读书楼作
近来闲过日,幽事颇相关。
远树开晴昼,归云当晚山。
宦情随处薄,诗稿逐时删。
骨若无仙分,何因住此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最近闲暇的日子,总是与一些静谧的事务有关。
远方的树木在晴空下显得格外明媚,而飘荡的云朵仿佛也在傍晚时分守护着远处的山峰。
官场的热情逐渐淡薄,而那些诗篇却随着岁月的更迭变得愈发珍贵。
如果没有仙人般的骨骼,我又为何能居住在这美丽的地方呢?
去完善
释义
1. “近来”:指近期时间,最近的一段时间。
2. “闲过日”:形容悠闲度过日子。
3. “幽事”:幽静之事,此处指宁静的乡村生活。
4. “颇相关”:密切关联,此处表示这种生活和诗人密切相关。
5. “远树”:远处树木,形容距离较远的树林。
6. “晴昼”:晴朗的白昼。
7. “归云”:返回家乡的云朵。
8. “晚山”:傍晚的山景。
9. “宦情”:做官的心情。
10. “薄”:冷淡,淡薄。
11. “诗稿”:写诗的手稿。
12. “逐时删”:随时进行删减。
13. “骨若”:假设句式,意思是假如。
14. “仙分”:神仙的身份或气质。
15. “何因”:为何,为什么。
16. “住此间”:居住在这个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读书楼作》是南宋诗人王琮的一首描绘日常生活的诗歌。诗人以读书楼为背景,表达了其对隐逸生活和自然景色的热爱。这首诗的意境清幽,语言质朴,体现了作者在官场之外的淡泊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近来闲过日,幽事颇相关”,表明诗人近期过着悠闲的生活,这种生活与幽静的事物密切相关。这里的“闲过日”和“幽事”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暗示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的心境。
颔联“远树开晴昼,归云当晚山”,描述了诗人在读书楼上看到的景色。远处的树木在晴朗的白日里显得格外清晰,而飘荡的云朵在黄昏时分映衬着远山。这两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颈联“宦情随处薄,诗稿逐时删”,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淡薄态度以及对诗歌创作的专注。这里的“宦情”指代诗人的仕宦生涯,“诗稿”则代表他的诗歌作品。在这两句中,诗人流露出自己厌倦官场、追求诗意的情怀。
尾联“骨若无仙分,何因住此间”,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如果自己没有成仙的命分,那么又怎么会选择居住在这里呢?这里,诗人以一种幽默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真挚,通过对读书楼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示了诗人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书楼作》是南宋诗人王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于书楼中勤奋读书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忧虑。
首先,我们来看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时期,此时正值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之初。这是一个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百姓生活困苦,文人志士纷纷寻求报国之路。
其次,我们来了解这个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王琮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在这个特殊时期,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高中。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国家效力。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的入侵,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为了抵御外敌,朝廷积极选拔人才,希望有才能的人能够为国家出谋划策。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都投身于报国事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拯救国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