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醒午坐
小槽停溜务厅闲,幕府文书省却难。
竟日裴回无俗意,祇因竹外有秋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槽边的流水静静流淌,显得静谧而悠闲。处理公务实在让人疲惫不堪,难以忍受繁琐冗长的文件工作。一整天都在那里徘徊,没有世俗的烦忧,只是因为窗外的竹林与远处的秋山。
去完善
释义
1. 小槽停溜务厅闲:槽指木槽,是古代储存酒的地方;停溜指停止流动的酒液。务厅是指办公的地方。整句意思是在公务办公闲暇时刻暂时休息,欣赏停止流动的酿酒槽中的美酒。
2. 幕府文书省却难:幕府是指将帅的府署,文书则指的是公事文件。省却在这里指省略或省略掉。这句意思是尽管公务繁多,也难以省略对文书的处理。
3. 竟日裴回无俗意:竟日指一整天,裴回是徘徊、流连的意思。无俗意是没有世俗之意的意思。这句话是说诗人一天都在竹子和秋山之间流连忘返,没有世俗杂念。
4. 祇因竹外有秋山:祇是因为的意思;秋山是指秋天的山景。这句表示诗人整天陶醉于自然景色之中,只是因为被竹子和秋天的山景吸引。
去完善
赏析
王琮的《独醒午坐》描绘了诗人在书房中独自一人消磨时光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书斋的宁静、闲适以及窗外的景致,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俗、亲近自然的情志。“小槽停溜务厅闲”形象地描述了书房的陈设和气氛,暗示诗人此刻的闲暇心境;“幕府文书省却难”则透露了诗人公务之余,不忘诗文的追求。接下来的两句“竟日裴回无俗意,祇因竹外有秋山”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恬淡与宁静。整首诗给人以宁静、空灵之感,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独醒午坐》是南宋诗人王琮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王琮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国家兴亡交替的时期。他的诗歌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民众的生活状态。
在嘉定十二年时,王琮已经67岁,经历了许多人生波折。他曾在官场任职,但由于性格刚直,不愿趋炎附势,多次遭到贬谪。晚年时,他选择了隐退,过着清贫的田园生活。
这个时期,南宋正面临着金国的压迫,国势衰微。朝廷内部的权臣当道,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种背景下,王琮以独醒的姿态,关注社会现实,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忧虑。
在这首诗中,王琮描述了他在午后独坐时的所见所思。他以“独醒”为基调,表现出对世俗的清醒认识和对世事的无常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王琮作为一个文人墨客,面对国家和民族危机时的忧国忧民之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