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独醒小亭
退食多留此,翛然一散襟。
凉从晓来觉,秋向雨中深。
墙竹侵山色,簷茅杂柳阴。
有谁能载酒,过我共幽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享受用餐之余的时间,感受悠然自得的惬意。
清晨的凉爽袭来,秋天的气氛在雨中愈发浓郁。
墙壁上的竹子映衬着山色,屋檐边的茅草与柳树阴影交错。
有谁愿意带着美酒,与我共度这静谧的时光呢?
去完善
释义
1. 退食:指公事之余,休息进食。这里引申为工作结束后。
2. 翛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3. 凉:微寒的秋风。
4. 秋向雨中深:秋雨使秋天显得更深沉。
5. 墙竹:栽种在墙壁周围的竹子。
6. 簷茅:屋檐边的茅草。
7. 有谁能载酒:有谁愿意带着酒来。
8. 过我共幽寻:到我这里一起寻找幽静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题独醒小亭》是南宋诗人王琮的一首描绘自己闲居生活的五言诗。诗歌以“退食”开篇,强调了自己在闲暇时光里常常来到这个小亭,享受着这里的清静与自由。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凉爽的感觉、秋天的景色以及周围的竹子、茅草和柳树等自然景物,进一步展示了小亭周围的环境之美。最后,诗人发出邀请,希望有朋友来携酒共赏美景,共度这宁静美好的时光。全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独醒小亭》是南宋诗人王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独醒小亭中所见的景象和引发的感慨。诗歌的背景是在宋金对峙时期,当时国家局势动荡,诗人感慨时局,借景抒怀。
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这一时期正是宋金战争频繁之际。诗人王琮在朝为官,身处政坛纷争之中,对国家形势忧虑重重。他既看到国家繁荣的景象,又担忧国家的未来命运。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形成了独特的“江湖诗派”。他们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王琮作为“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深受这一流派的影响,以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要特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