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喜赵居父赴班

标题包含
喜赵居父赴班
西台自是旧相知,来了为山一篑亏。 入幕虽无多日在,改官已是十年迟。 金闺接武人争羡,玉牒能文世所奇。 此去锦乡才两宿,仙茅绿景正堪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这位来自西方的朋友是我之前就认识的人,他刚刚抵达,还有待于熟悉这座山。虽然他加入我们的团队时间还不长,但他的晋升已经比预期晚了十年。他在学术界的成就令人称羡,人们都对他充满好奇。在他离开这里的短暂时间内,我们共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这段美好的回忆就像仙境般美好,值得用诗歌来纪念。
去完善
释义
西台:西台的得名因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这里可能是指汉代设立在古长安城西门的“ 西台校书 ”机构,负责校对古籍的文本。也可能是特指宋代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它在元丰时期曾被称为"西太学"。 自是:就是"自然是"或"当然是"的意思,强调事实和常理。 相知:这里指的是相互了解,关系密切的朋友。 为山一篑亏:这是比喻功夫尚未完成的意思,"一篑亏"引用了《论语·子罕篇》中的一个成语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表示积累成功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但往往在最后阶段会功亏一篑。 入幕:本指东汉末年张俭任南阳郡功曹时,南阳太守袁术为其举行欢送仪式,但张俭以公事为重不肯参加。后世用此典形容身居幕僚之职。 金闺:汉以后称尚书省为金闺,即皇宫中的内廷。这里借指朝廷中枢官员。 接武:语出《庄子·养生主》:“犹舆轮之相衔。”喻意为走在后面的人继续前面人的足迹。 玉牒:古代帝王诸侯宗族谱系的总称,也用以称官修的史书。这里代指文章典籍。 能文:擅长文学创作。 此去:自此离去。 锦乡:美好的地方,通常用来赞美繁华的城市或富饶的地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王琮写给他的朋友赵居父的送别诗。题目中的“赴班”是指官员赴任的意思。全诗围绕赵居父将要赴任的情景展开,表达了作者对他朋友的鼓励和祝福。 首联“西台自是旧相知,来了为山一篑亏”,是说赵居父与作者在西台这个地方已经是老相识了,这次他来任职就像是攀登高山只差最后一篑土就可以到达山顶一样,只是稍微有些遗憾。这里用了“为山一篑”的典故,表示功亏一篑的意思。 颔联“入幕虽无多日在,改官已是十年迟”,意思是说虽然赵居父进入幕府的时间不长,但他晋升为官员的过程已经等待了十年之久。这里表现了作者对赵居父长期努力的认可和敬佩。 颈联“金闺接武人争羡,玉牒能文世所奇”,描述了赵居父的才华受到人们的羡慕,他的诗文被世人誉为神奇之作。这里赞美了赵居父的人品和才学。 尾联“此去锦乡才两宿,仙茅绿景正堪诗”,预示了赵居父此次赴任的地方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可以让他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诗歌才华。这里表达了对赵居父未来在任上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赵居父赴班》是南宋诗人王琮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之间的关系紧张,战争频繁。国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严重,民不聊生。然而,文化界却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许多文人墨客在忧国忧民的同时,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王琮是一位爱国诗人,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安危担忧。他的诗作往往充满了忧患意识,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在这首诗中,王琮以送别好友赵居父赴班为契机,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的担忧和期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