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
一棹三万里,何修入窈深。
水痕涵雨意,岩影带秋阴。
虽愧无仙骨,终能长道心。
古人殊错计,空向海中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船行过三万里,为何误入幽深之处?
水波倒映着雨滴的痕迹,山岩的影子带着秋天的阴影。
虽然惭愧没有仙人的风骨,但终究能保持长久的道德之心。
古人的错误计划,只是白白地在海中去寻找。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境。
2. 一棹三万里:指船只划行很远的距离。棹,船桨;三万里,泛指遥远的地方。
3. 何修入窈深:指如何修炼才能进入蓬莱仙境。窈深,指深邃的境地。
4. 水痕涵雨意:指水面上的波纹蕴含着雨水来临的意味。
5. 岩影带秋阴:指山岩的倒影带着秋天的阴暗。
6. 虽愧无仙骨:指自己虽然感到惭愧,没有成仙的资质。
7. 终能长道心:指仍然能够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
8. 古人殊错计:指古代的人们在寻找蓬莱仙境时犯了错误。
9. 空向海中寻:指白白地在海洋中寻找蓬莱仙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蓬莱”,是诗人王琮对神话传说中的仙境的描绘与思考。诗中作者通过描绘海上的波光、山间的阴影等景象,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气氛的广阔世界。同时,诗人在其中表达了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表现出诗人的哲思和超凡脱俗的心态。这种意境深远而又内涵丰富的诗歌创作手法,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沉的思想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琮的《蓬莱》是一首描绘仙境美景和表达隐居生活的向往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朝时期,大约公元960-1279年。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文化发展的繁荣阶段,儒家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时,这一时期也存在着战乱和政治动荡等问题。
王琮是南宋的一位文人,他生活在一个动乱的年代。在这个时期,朝廷腐败,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王琮对此深感忧虑,但他又无力改变现实。因此,他选择了隐居生活,远离世俗纷争,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在王琮的生活中,他曾多次游历名山大川,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在这个过程中,他对仙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仙境是一个超越现实的理想世界,那里没有战乱、没有贫穷,只有美好与宁静。于是,他将这些想法融入到诗中,创作了《蓬莱》这首描绘仙境美景和表达隐居生活向往的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