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辟客送总卿归吴
使星卿月照淮壖,百万貔貅饱据鞍。
出处岂无公论在,规模应有后人看。
半年水驿衣犹湿,一纸天笺墨未干。
事与心违知已异,折梅花别岁之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星际使者如明月照亮淮河沿岸,千万勇士养精蓄锐备战待发。
出师必有名,公道自在人心,丰功伟业自当为后代传颂。
半年的军旅生涯,衣物仍显湿润;一封天子书信,墨迹仍未干透。
世事难料,心怀壮志却无奈英雄命运多舛,惟有折下梅枝,告别这严寒的一年。
去完善
释义
1. 使星:指朝廷派出的使者或出使的官员。
2. 淮壖:淮河岸边。
3. 貔貅:传说中的一种猛兽,这里用来比喻军队。
4. 出处:指做官和退隐。
5. 公论:公众的评价或看法。
6. 规模:计划或规划。
7. 水驿:水路驿站。
8. 天笺:指皇帝写给臣下的亲笔信。
9. 心违:心中所愿与实际结果相违背。
10. 折梅:折取梅枝,这里象征离别。
11. 岁之寒:年底寒冷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代辟客送总卿归吴”,表达了诗人作为使者代表皇帝出使吴地,为送行的一位总卿所写。全诗充满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和对朋友的深厚感情。下面是对本诗的赏析:
首联描绘了诗人出使的场景和心情。他将自己比作星辰、月亮,照耀着淮河流域的土地,暗喻其使命的重要性。同时,他以百万雄师为背景,寓指国家军队的雄壮气势,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责任担当。
颔联表达的是诗人对人事的看法。他认为公论应该存在于人们的评价之中,而且其功绩规模会由后世之人来审视和评判。这里透露出诗人的一种历史观,表达出他的谦虚和高尚品质。
颈联则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之情。他表示自己已经奔波于水驿之间长达半年之久,穿着的衣服还没有完全晾干,又收到友人离去的消息,心中的悲痛如同墨汁未干的纸张,久久难以平复。这里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悲伤,使人心生同情。
尾联则以折梅花的景象寄寓诗人的忧思。虽然事与愿违,无法改变现实,但诗人仍然勉励自己要挺起胸膛,承担好自己的责任。以梅花作比,体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综上所述,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和友人的深切关爱,展现了诗人作为一代文人的广阔胸怀和高尚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琮的《代辟客送总卿归吴》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末年,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然而,我们可以在其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方面入手,来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王琮(约986年—1047年)是宋代的一位官员、文人,他曾在北宋朝廷担任多个职务,如工部郎中等,但在政坛上并不得意。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个人情感为主,这首诗也不例外。在北宋末年的政治环境下,王安石推行新法,很多文人官员因对新法不满而遭到排斥,王琮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仕途失意的无奈。
诗中的“总卿”指的是曾任礼部尚书的吴充,他是王琮的好友,此时因受排挤而被贬回乡。王琮作为他的朋友,替他送别,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在送别的过程中,诗人通过对江南水乡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家乡的美好回忆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