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病中
自移药鼎在床头,桂玉令人分外愁。
因病始知归计好,虽贫不向俗人谋。
僧曾带雨来看脉,仆为伤风懒上楼。
頼有壁间新买画,寒灯相对两山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把药炉移到床头,昂贵的医药费让人发愁。
只有生了病才知道回家的好处,虽然贫穷也不去求助于庸俗的人。
曾有僧人冒着大雨来看我,我的仆人因为感冒不想爬楼梯。
还好墙上有新买的画,点亮了寒灯与秋天的大山相对无言。
去完善
释义
1. 京华:指北京。
2. 药鼎:中药煎煮器具。这里借指药石。
3. 床头:床前或床上。
4. 桂玉:指京师的高消费生活。桂、玉在古代都是珍贵的东西,常用来比喻繁华的城市。
5. 分:十分。
6. 外愁:额外的忧愁。
7. 归计:回家的念头或打算。
8. 虽贫:虽然贫穷。
9. 向俗人谋:向普通人寻求帮助。
10. 僧曾带雨来看脉:僧人曾在下雨时为我看病。看脉,古代中医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脉搏判断病情。
11. 仆为伤风懒上楼:我的仆人因感冒而无力上楼。
12. 頼有:幸亏有。
13. 新买画:刚买的画作。
14. 寒灯相对两山秋:寒冷的灯光下,两幅山水画相对无言。这里表达了作者在病中欣赏画作,寻求慰藉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京华病中》是南宋诗人王琮所作,通过对作者患病时的情景和心态描绘,表达了其对自然、生活、人生等方面的独特见解。
首句“自移药鼎在床头”,表现了作者乐观面对病痛的姿态,他以自我治疗的态度对待疾病,将药物置于床头,暗示出他对于病症的坦然应对。而“桂玉令人分外愁”则揭示出现实生活压力的沉重,作者生活在南宋时期,首都临安(今杭州)物价高昂,故有“桂玉”之说,用以形容生活成本昂贵。这一现象使得诗人在病中的心境更加沉重。
接着,“因病始知归计好”表达出作者认识到健康的可贵,意识到在健康面前其他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虽然贫困,他仍决定不再向世俗之人寻求帮助,显示出他的清高与独立。
“僧曾带雨来看脉,仆为伤风懒上楼”,描述了作者的病情以及生活中的点滴琐事。诗中以僧侣上门诊脉和自己因感冒无力登楼的情景,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当时身体状况不佳的现状。
最后一句“赖有壁间新买画,寒灯相对两山秋”,表现了诗人面对困苦境遇时的乐观与豁达。尽管疾病和经济压力让他感到痛苦,但他仍然能欣赏自己刚买到的新画作,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愉悦与安慰。以“两山秋”收尾,象征着作者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京华病中》是南宋诗人王琮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具体时间约为公元1156年前后。此时正值宋金和议之后,国家局势相对稳定。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王琮正处于人生中的一段困顿时期。他在仕途上并不得意,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此外,他还因患病而不得不离开京城,回到家乡休养。这种人生际遇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从而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寓意的诗歌作品。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政权偏安江南,北方领土被金国占领。虽然宋金两国达成了和议,但国内矛盾依然尖锐。尤其是农民负担沉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诗坛巨匠,王琮通过描绘自己的病中生活,表达了对于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