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寺琼翠阁次乔梦符韵
兰若凭高处,风虚阁自凉。
川林输望迥,日月对闲长。
洒落幽人暇,奔驰俗累忙。
何时足生理,卜筑并山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兰花种植在高处,风吹过楼阁带来清凉。山川树林在远处交汇,太阳和月亮相对照,时间悠长。闲暇时,我喜欢欣赏这些美景,而人们在生活中忙碌奔波。什么时候能满足生活的需求呢?希望能在山中建造一所房子,过上安定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兰若:佛教寺庙的别名,这里指的是中兴寺。
凭高:指地势较高。
风虚:清风,虚即清风。
阁:此处指琼翠阁,是中兴寺中的一座建筑。
川林:河流与树林。
望迥:远望,望向远方。
幽人:隐士,这里指诗人自己。
洒落:悠闲自在,从容不迫。
生理:生计,生活所需。
卜筑:择地营造屋舍,选择地点建造房屋。
山阳:山之南,向阳之处,这里借指理想的居住之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登临寺庙的琼翠阁为题材,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首联点明诗人在高山之上一座静谧的寺庙之中,兰若即寺庙,凭高处意味着离天更近,象征着诗人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的品质。颔联描绘了远处的山川和日月的画面,“望迥”指视野开阔,“闲长”则是诗人闲适悠长的内心世界的投射。颈联将诗人的视野从自然风光转向人生百态,“幽人”在此是诗人的自喻,他淡泊名利、洒脱自在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与“幽人”相对的“俗累”则刻画了尘世中忙碌奔波的人群,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尾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什么时候才能摆脱世俗的烦恼,过上像在山阳(今河南修武)那样的隐居生活呢?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感悟,又表达了其淡泊名利的人生哲理,将佛教的出世思想融入其中,凸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中兴寺琼翠阁次乔梦符韵》是元朝诗人葛洪在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所作。当时葛洪担任江西行省儒学副提举一职,负责管理当地的文教事务。
元成宗大德年间,蒙古帝国已经统一了中原地区,国家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繁荣。这一时期,蒙古族逐渐接受汉文化,并大力提倡儒家教育,这使得诗歌创作得以繁荣。同时,元朝实行民族等级制度,汉人地位相对较低,这也影响了诗人的心态和作品风格。
葛洪作为一名官员,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兴寺琼翠阁的美景,同时也通过对比,表现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矛盾。在诗中,葛洪表达了对和平、公正的渴望,以及对社会进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