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婴玄灵之曲二首 其一
大象虽寥廓,我把天地户。披云沉灵舆,倏忽适下土。空洞成玄音,至精不容冶。太真嘘中唱,始知风尘苦。颐神三田中,纳精六阙下。遂乘万龙楯,驰骋眄九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象虽然辽阔无边,我却能操控天地的门户。乘坐着彩云般的车舆,倏忽间来到大地之上。在空洞之中响起神秘的歌声,极致的精美无法用言语形容。太上真人在中心歌唱,才让我真正感受到尘世的苦难。修养精神在三田之中,吸纳精华在六阙之下。于是乘上万龙之盾,自由驰骋在这广阔的天宇之间。
去完善
释义
1. 大象:代指大自然或宇宙的宏大景象。
2. 寥廓:指广阔无垠的空间。
3. 我把天地户:我掌握着通往天地的门户。
4. 披云沉灵舆:驾驶着云彩漂浮的车子。披云,指驾驭云彩;灵舆,古代对神仙乘坐的交通工具的美称。
5. 倏忽:极快的,一下子。
6. 适:到。
7. 下土:指地面。
8. 空洞:这里指空灵的歌声。
9. 玄音:神秘的、深奥的乐音。
10. 至精:最纯粹的精华。
11. 不容冶:无法被世俗污染。
12. 太真:道教术语,指先天的真性。
13. 嘘中唱:吹口气就能发出声音。
14. 风尘苦:世俗的烦恼与痛苦。
15. 颐神:保养精神。
16. 三田:道教术语,指脑部的上、中、下三个丹田。
17. 纳精:吸纳精气。
18. 六阙:可能是指耳、目、口、鼻、心、意六种感知能力。
19. 万龙楯:表示有无数祥龙围绕的盾牌。
20. 九野:九天,泛指天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道家修炼意境的诗。诗人通过想象自己驾驭灵舆(一种神秘的交通工具)穿越虚空,进入地下世界,聆听空洞的玄音,体验道家的精神境界。诗人在这种状态下,体会到尘世的烦恼和痛苦,因此决定内养精神,吸纳精华,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最后,诗人表示他已经准备好驾驭万龙盾,驰骋在广袤的宇宙之中,体现了他追求至高境界的决心和勇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法婴玄灵之曲二首 其一》是东晋道教学家、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所作。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公元350年左右,正值东晋中期,社会动荡,道教盛行。
在这个时期,葛洪经历了宦海浮沉,他在官场上并不如意,转而潜心研究道教和炼丹术。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道教的奥秘。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入研究了道教哲学、炼丹术以及医药学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与此同时,东晋时期是一个思想开放、学术繁荣的时期。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宽容,人们对于宗教信仰有着较高的接受度。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了道教的影响,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道教元素。葛洪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了《法婴玄灵之曲二首》等大量富有哲理的道教诗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