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涵碧亭

标题包含
涵碧亭
雨歇留蒸湿,明来得翳凉。 双嬉鱼欲动,万个竹添长。 景到烦诗答,欢多厄日忙。 兹游端胜绝,不是学高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下雨过后空气中还带着湿气,明天来临天气会变得更凉爽。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竹子在风中摇曳显得更加挺拔。美丽的景色让人忍不住吟诗相和,欢乐的时光总是让人感觉时间不够用。这次的旅行非常美好,但我并不想效仿古人醉酒狂歌的样子。
去完善
释义
《涵碧亭》是宋代诗人葛洪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下面是每句的注释: 1. 雨歇留蒸湿:意思是下雨后,空气中仍然充满湿气。“歇”表示停止,“蒸湿”指湿热的环境。 2. 明来得翳凉:这句是说第二天天气变得阴暗凉爽。“明来”指天亮后,“翳凉”表示阴凉的环境。 3. 双嬉鱼欲动:描述嬉戏的鱼在水中跃跃欲试的样子。"双嬉"表示戏耍的双数个体,“鱼欲动”形象地描绘了鱼在水中的生动场景。 4. 万个竹添长:形容竹子茂密生长。“万个”表示极多的数量,“竹添长”形容竹子不断生长的景象。 5. 景到烦诗答:这句表达的是作者在面对美景时的诗情画意。"景到"指的是景色到达的程度,"烦诗答"表示通过写诗来表达情感。 6. 欢多厄日忙:这句话表现作者日常生活中的欢乐时光与繁忙节奏。"欢多"意味着欢愉的时刻很多,“厄日忙”表示每天都忙碌而充实。 7. 兹游端胜绝:赞美这次的游玩实在美妙非凡。"兹游"表示这次游玩,"端胜绝"为“端的是绝胜”的意思,即确实是极美的。 8. 不是学高阳:这句话中"高阳"是古代的一个侯国名,这里代指贵族。诗人表示自己的喜悦之情并非效仿贵族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赏析
《涵碧亭》是葛洪描绘夏日雨后清新景色的诗篇。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夸张等手法,将自然景致赋予生命力。首先,“雨歇留蒸湿,明来得翳凉”,写雨后清晨的凉爽气氛,“留蒸湿”和“得翳凉”呈现了对比效果,突出了夏雨给大地带来的清新感觉。接着,“双嬉鱼欲动,万个竹添长”进一步具体描绘出池塘中嬉戏的鱼群和水边翠绿欲滴的竹林。这里“鱼欲动”与“竹添长”相互映衬,展现了夏季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此外,诗人还将自己的愉悦之情寄寓其中:“景到烦诗答,欢多厄日忙。”言外之意,面对如此美景,诗人灵感涌动,笔耕不辍,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最后,诗人以“兹游端胜绝,不是学高阳”为结,表达对眼前胜景的赞美之情,也暗示自己不追逐荣华富贵的品质。整首诗笔触生动,情感热烈,形象地勾勒出了夏天雨后景象和诗人的愉悦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涵碧亭》是东晋时期著名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诗歌中,葛洪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葛洪生活在东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葛洪凭借其坚韧不拔的精神,潜心研究道学、炼丹术和医药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在诗歌中表达的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正是他对那个时代所寄予的美好期望。 此外,葛洪所处的时代,道教文化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播和深远的影响。葛洪作为一位杰出的道教学者,他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道教信仰的坚守,以及对于道法自然的深刻理解。这些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