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韩将军之雁门

标题包含
送韩将军之雁门
荒塞峰烟百道驰,雁门风色暗旌旗。破围铁骑长驱疾, 归来长揖功成后,黄石当年故有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荒野的山峰上,烟雾弥漫,百条道路都在飞驰,雁门的景色中,风吹动着旗帜。铁骑兵冲破了包围圈,快速前进,归来之后向众人作揖表示成功,这功业如当年的黄石老人一样,早已有所期待。
去完善
释义
1. 荒塞:边远之地,指边境地区。 2. 峰烟:烽火台的烟雾,这里指战争。 3. 百道驰:形容众多道路上的士兵迅速前行。 4. 雁门:位于中国山西省北部的一个关隘,历史上是重要的军事防线。 5. 风色:即风声。 6. 暗旌旗:形容旗帜被风吹动的样子。 7. 破围:冲破敌人的包围圈。 8. 铁骑:精锐骑兵。 9. 长驱疾:指快速行进。 10. 长揖:古代的拱手礼,表示尊敬和感激。 11. 黄石:即黄石头,古代兵法《黄石公三略》的作者,这里是比喻兵法战策。 12. 故有期:原本就有约定。
去完善
赏析
《送韩将军之雁门》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的诗歌。首句“荒塞峰烟百道驰”描绘了边疆战争的激烈氛围,荒凉的边塞烽火连天,战马奔腾。第二句“雁门风色暗旌旗”进一步描绘了战斗的激烈程度和危险气氛,使得旗帜在寒风中显得黯淡无光。接下来的两句“破围铁骑长驱疾,归来长揖功成后”赞美了韩将军勇敢破敌的铁骑军,他们成功突围并迅速追击敌人。最后两句“黄石当年故有期”则是对韩将军美好的期待与祝愿,希望他能够像古代名将那样取得胜利,成就辉煌战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韩将军之雁门》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去疾在送别韩将军时所作。该诗的创作时间大致为唐玄宗至德年间(公元756-758年)。在这个时期,唐朝正面临安史之乱的困扰,边境的安宁显得尤为重要。韩将军此时受命前往雁门戍守边疆,陈去疾作为友人,以诗歌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惜别之情。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段内,陈去疾正经历着人生的转折。他原是宦官杨国忠的门客,后结识了李白、杜甫等著名文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陷入动荡,陈去疾也因战事而四处奔波。这个时期,他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世的沧桑,这也使得他在《送韩将军之雁门》一诗中表现出了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陈去疾所处的时代,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但内部的腐败和外部的战乱使得国家逐渐走向衰落。韩将军此时受命戍守边疆,正显示出唐朝政府对维护国家安宁的坚定决心。陈去疾以此诗勉励韩将军,也是希望他能为国家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抱负。这首诗歌传达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展现了陈去疾对国家和友人的深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