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宫曲
流莺春晓唤樱桃,花外传呼殿影高。
抱里琵琶最承宠,君王勅赐玉檀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光中清脆的莺啼唤醒了樱桃树,花丛之外传来呼唤的声音,宫殿的影子显得更高耸。怀抱里的琵琶得到君王宠爱,是由皇帝亲自赐予的玉檀木制的琴身。
去完善
释义
1. 流莺:指在春天里啼鸣的莺鸟。
2. 春晓:春天的早晨。
3. 唤樱桃:呼唤樱桃的名字。
4. 花外:指花朵之外的地方。
5. 传呼:传达呼叫的声音。
6. 殿影高:宫殿的影子显得很高大。
7. 抱里:怀抱中的。
8. 琵琶:一种弹拨乐器。
9. 最承宠:最受宠爱。
10. 君王:皇帝。
11. 勅赐:皇帝的赏赐。
12. 玉檀槽:用玉石雕刻的琵琶弦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皇宫中的繁华景象和皇帝对音乐的热爱。首句“流莺春晓唤樱桃”以“流莺”(即黄莺鸟)的叫声比喻春天的到来,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紧接着用“唤樱桃”形容春天花开争艳的景象。次句“花外传呼殿影高”,通过描述宫殿在繁花外的壮丽身影,表现了皇宫的高贵与宏伟。
第三句“抱里琵琶最承宠”中,诗人将关注点聚焦于怀抱琵琶的女乐人身上,以“最承宠”突出女乐人的受宠爱程度,表现出皇帝对音乐的欣赏与痴迷。最后一句“君王勅赐玉檀槽”则进一步揭示了皇帝的宠爱,他以“勅赐玉檀槽”这一珍贵乐器赐予这位女乐人,表达了对音乐的重视和对女乐人的嘉赏。整首诗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春日皇宫中的一幅画面,展现了皇室生活的繁华与音乐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宫曲》是唐代诗人陈去疾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世纪中期,即唐朝中叶时期。在这个时代,唐朝的社会繁荣,政治稳定,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创作达到高潮。
陈去疾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他的生平事迹和人生际遇鲜有记载,但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歌中感受到他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在这首诗中,他以春宫为题,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同时也隐喻了皇宫中的权力斗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在唐朝中叶,皇权之争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皇室内部的权力争夺,以及皇帝与臣子之间的关系,都是诗人创作的灵感来源。陈去疾在这首诗中以春天为引子,通过描绘春景来表现皇宫内的风云变幻,表达了作者对时事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