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采莲曲

标题包含
采莲曲
粉光花色叶中开,荷气衣香水上来。 棹响清潭见斜领,双鸳何事亦相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荷花在绿叶丛中绽放出粉色的光彩,荷花的香气沾满了衣裳和头发。 木桨划破清澈的水面,看见水中倒影出的荷叶斜倚在水面上,两只鸳鸯为何也在互相猜测呢?
去完善
释义
1. 粉光花色叶中开:形容莲花的花瓣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分外美丽。粉光,指花瓣的光泽;花色,指莲花的花纹和颜色。 2. 荷气衣香水上来:形容荷叶的香气随着水汽升腾,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荷气,指荷叶的香气;衣香,指荷叶的香气给人带来的感觉。 3. 棹响清潭见斜领:形容船桨划过清澈的水面时发出的声音,以及在水中倒映出的人影。棹响,指船桨划水的声音;清潭,指清澈的水面;斜领,指在水中倒映出来的人的侧影。 4. 双鸳何事亦相猜:形容一对鸳鸯在水面上相互嬉戏,仿佛在猜测对方的心思。双鸳,指一对鸳鸯;何事,指为什么;相猜,指互相猜测对方的心思。
去完善
赏析
《采莲曲》是唐朝诗人陈去疾的一首描绘采莲女子与鸳鸯戏水的诗歌。这首诗以其特有的意境和韵味,通过采莲女子的视角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水乡风情画。下面是对本诗的赏析: 首先,首句“粉光花色叶中开”描述了荷叶、荷花在水面上盛开的美景。“粉光”是指荷花的色泽,“花色”则描绘了荷花艳丽多姿的形态。整个场景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 其次,次句“荷气衣香水上来”描写了采莲女子在采莲过程中,渐渐被荷叶的香气渗透。荷香不仅弥漫在空气中,还沾染在女子的衣裳上,这就让人联想到采莲女置身于一片花海之中的情景。 接下来,第三句“棹响清潭见斜领”写的是采莲女子划着小船,清脆的木浆声回荡在清澈的湖水中。“斜领”形象地描绘出采莲女侧颈抬头的姿态,展现出她们勤劳且美好的形象。 最后,尾句“双鸳何事亦相猜”转而描绘一对鸳鸯在水面戏水,它们似乎也对采莲女的举动产生了好奇。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鸳鸯以人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情趣。 总之,陈去疾的《采莲曲》将采莲这一日常劳动场景与水乡风光相结合,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刻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水乡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陈去疾的代表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5年前后,即唐朝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歌艺术发展到了顶峰。 陈去疾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的家族在唐朝地位显赫,他本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然而,他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在诗人的青年时期,他曾因为家庭原因而远离家乡,这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经历使他在诗歌中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 在创作《采莲曲》时,陈去疾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曾担任过官职,但由于种种原因而被罢免。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回到家乡,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用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在《采莲曲》中,陈去疾通过对采莲女子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通过对采莲女子辛勤劳作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敬意。同时,他也通过采莲女子的形象,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采莲曲》是在唐玄宗时期,陈去疾在家乡隐居期间创作的。这首诗既是诗人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陈去疾对生活、自然和家乡深深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