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谪幽州
临路深怀放废惭,梦中犹自忆江南。
莫言塞北春风少,还胜炎荒入瘴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在路边,心中充满了被放弃和失败的羞愧,即使在梦中,我仍然怀念着江南水乡。不要再说塞北的春天太少了,这里的春天其实比炎热的南方更加美好,也更加清新宜人。
去完善
释义
1. 谪:贬谪,指把官吏从原任职的地方降职到边远地方。
2. 幽州:古代的九州之一,位于今北京一带,这里用作地名,是古代的一个北方边陲地区。
3. 临路:靠近道路。
4. 深怀:深切地怀念。
5. 放废:被罢黜的官员。
6. 梦中:在睡梦中。
7. 江南: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这里代指故乡。
8. 莫言:不要说。
9. 塞北:长城以北的地区,这里是幽州的范围。
10.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生机和希望。
11. 炎荒:炎热的荒野,泛指南方的偏远地区。
12. 入瘴岚:进入多瘴气的山林地区,这里是形容恶劣的环境。
去完善
赏析
首联“临路深怀放废惭,梦中犹自忆江南”,以“放废惭”自指被贬谪的悲凉心境,表达出作者身处困境、心怀忧虑的情感状态。同时又以“梦中忆江南”来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颔联“莫言塞北春风少,还胜炎荒入瘴岚”,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塞北春风与炎荒瘴岚的不同特点。虽身处塞北,但依然能领略到春天的气息;而想象中的南方却是一片荒凉之地,令人畏惧。此联寓情于景,既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又流露出诗人在恶劣环境中坚韧不屈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人谪幽州》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去疾在送别友人贬谪至幽州时所作。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755年前后,即唐朝天宝年间。在这期间,唐朝的社会政治状况较为动荡,玄宗后期朝政日益腐化,宦官权臣杨国忠专权,边将安禄山拥兵自重。此时期国家正处于危机的边缘,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在陈去疾的个人经历方面,他在天宝年间曾担任过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等职务。由于性格刚直,敢于直言谏议,曾多次触怒权贵,因此在官场上的地位并不稳固。在友人遭贬谪的情况下,陈去疾一方面表达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的同情与支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对当时朝廷用人不公、打压正直之士的不满。
与此同时,唐朝时期的幽州地区位于北方边境,是中原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交融地带。这一地区在历史上曾是军事重镇,但同时也是民族矛盾和冲突的焦点。因此,将友人贬谪至幽州,对于当事人来说,既是命运的捉弄,也是对个人品格的极大考验。陈去疾的这首《送人谪幽州》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