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玉岩应诏 其二

标题包含
次韵玉岩应诏 其二
掷饵求鱼计亦难,长鲸摇曳海波宽。 狂风有待三秋起,健翮须教万里抟。 直以逸民朝圣主,不随计吏上春官。 庖刀休用援尸祝,巾笥宁封贡禹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钓鱼不容易,因为海面宽广、鲸鱼游动不定。 等待秋风再起,大鹏展翅翱翔万里。 我将自去朝见圣主,不会跟随小吏进贡。 不必用刀杀生祈求神灵保佑,那祭神的帽子就留给贡禹吧。
去完善
释义
1. "掷饵求鱼计亦难":字面意思是抛撒饵料吸引鱼儿的方法也有难处,这里用来比喻朝廷选拔人才方式存在问题。 2. "长鲸摇曳海波宽":描述长鲸在海浪中翻腾的场景,暗示朝廷选拔人才的艰难。 3. "狂风有待三秋起":表示时机还未成熟,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4. "健翮须教万里抟":翮是鸟的翅膀,这句意为要张开翅膀飞翔万里,暗示作者想要施展抱负的雄心壮志。 5. "直以逸民朝圣主":表示自己愿意见到百姓安居乐业,并为皇帝献上忠诚之心。 6. "不随计吏上春官":古人有春季官吏向皇帝报告一年的政绩习俗,作者表示自己不会为争名利而去参加这种活动。 7. "庖刀休用援尸祝":意思是不要只注重祭祀形式而忽略了实际效果。 8. "巾笥宁封贡禹冠":意思是宁愿将我的才能像贡禹一样进献给国家,也不愿意将它埋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首联以“掷饵求鱼”比喻朝廷的施政措施,暗示这些措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颔联则以“长鲸”和“狂风”比喻国家的强大与混乱的局面,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关切;颈联则通过对比“逸民”和“计吏”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尾联则通过对“庖刀”和“尸祝”的讽刺,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忧虑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玉岩应诏 其二》是南宋诗人李朴创作的一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遭遇战乱后回到故乡的心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 在这一年里,李朴正面临人生的转折点。他早年曾任国子监祭酒,后因抗金主张被贬谪到广东肇庆府担任知府。在这次回乡省亲期间,他深感国家局势的紧张和民间疾苦。诗人以玉岩为题,表达了他在这一特殊时期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争与动荡的时期。北方的金国对南宋的领土虎视眈眈,不断南下侵扰。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朴作为一名忠臣良将,始终关注国家的安危,并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