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忆玉岩 其二

标题包含
忆玉岩 其二
秋风燕雀正关关,忽见篱边菊又斑。 寒雁自知霜露重,海鸥常伴水云闲。 百年往事丹心里,千古声名直道间。 此意属公须慷慨,晚云成雨便归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里燕子和麻雀欢快地叫着,忽然看到篱笆边的菊花又开了新斑纹。 寒冷的雁群知道气温下降得厉害,海鸥却常常在水的上空自由自在地飞。 世上的事已经在心中经过了百年,永恒的声誉只在正直的道路上体现。 这种意境留给你去抒发,你应该充满豪情壮志,就像天边的晚霞积聚成了雨滴然后返回山谷。
去完善
释义
1. "燕雀":指燕子和麻雀,这里用来借指秋天来临的意象。 2. "关关":象声词,指燕雀的叫声。 3. "篱边菊":指篱笆旁的菊花。 4. "斑":指菊花的斑点状色彩。 5. "寒雁":指秋天的雁子,由于温度下降,它们会向南迁徙。 6. "霜露":指寒冷的天气,尤其是早上的露水。 7. "海鸥":一种生活在海边的水鸟。 8. "直道":正直的道路,这里比喻品行正直的人。 9. "丹心":赤诚之心,这里表示对过去的事记忆犹新。 10. "晚云":傍晚的云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景象开篇,诗人描述了燕雀在秋风中啼鸣,篱笆边的菊花盛开,这两者都为秋天增色不少。而寒雁和海鸥的出现则寓意着秋天的到来以及自然的恬淡。接下来诗人笔锋陡转,通过“百年往事”与“千古声名”来表达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以此赞美正直、无私的品质。最后一句“此意属公须慷慨,晚云成雨便归山”意味着诗人寄希望于公正公平的实现,他甘愿牺牲自我,期待有朝一日可以归隐山林。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世事的看法,同时也表现出诗人渴望和平、公正的强烈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忆玉岩 其二》是宋代诗人李朴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具体年份无法确定。李朴生活在北宋仁宗至神宗年间(1023-1085年),这个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李朴在这一时期的遭遇较为曲折。他早年参加科举考试,虽然才华横溢,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及第。之后,他在地方担任过一些低级官职,由于性格刚直,不愿与权臣勾结,因此始终得不到重用。他的诗歌多表现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官场腐败的愤懑。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宦官、官僚集团把持朝政,政治腐败严重。与此同时,辽、西夏等周边民族政权对北宋的威胁也日益加剧。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李朴作为一位正直的士人,感慨万分,遂以诗歌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社会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