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月华圆满正秋中,天上人间此夕同。
桂魄十分澄浪海,冰轮千里碾霜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秋天的最圆满之时,月亮照亮了天空和人间,让夜晚如同白昼。这时的月亮,明亮如海上盛开的桂花,光芒如同千里的冰轮,碾压过布满霜雪的天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中秋》:标题“中秋”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月亮最圆,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2. 周邠:宋代诗人。
3. 月华:月光、月色。
4. 秋中:指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即中秋节。
5. 天上人间:天上指天空、天堂,人间指尘世、现实世界。这里表示在天空和尘世之间的人们共享着同样的月色。
6. 此夕同:这里的夜晚都是一样的。
7. 桂魄:指月亮,因为传说中月宫中有桂树,所以用“桂魄”来指代月亮。
8. 澄浪海:清澈的海浪,形容月色明亮。
9. 冰轮:形容月亮如同冰轮一般明亮。
10. 碾霜空:形容月亮在霜色的天空中缓缓移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中秋》描绘了明月高悬的中秋夜景。首句“月华圆满正秋中”说明正是中秋时节,月光皎洁明亮。接下来“天上人间此夕同”则表达了此时此地,无论天上还是人间,大家都共同分享这美好的时光。
颔联“桂魄十分澄浪海,冰轮千里碾霜空”更是将月亮之美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用“桂魄”“冰轮”来形容明亮的月光,并赋予它力量,可以“澄浪海”、“碾霜空”。这种奇妙的比喻让读者仿佛看到了那浩瀚的海洋在月光下波光粼粼,而千里之外的天空也被明月照耀得如霜一般洁白无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是北宋诗人周邠在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所作。当时正值北宋政治变革之际,神宗即位后,实行王安石的新法,试图改变国家财政窘迫的局面。而此时的周邠,年事已高,但他依然关心国家的改革进程。
这首诗以描绘中秋节的月亮为主题,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多士人受到新法的影响,他们或支持或反对,心情复杂。周邠也不例外,他的这首诗既是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也是对国家改革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