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箫台山

标题包含
箫台山
簇簇峰峦遍四围,神僊旧隐叹今非。 溪中不见金沙出,山外空惊白鹤飞。 石上瀑泉清照眼,竹间岚气冷侵衣。 王箫声断人何处,千古烟云锁翠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四周环绕着层层叠叠的山峰,令人感叹昔日神仙隐居的地方已经不复往昔。溪流中不再出现闪闪发光的金沙,远处只看到空中的白鹤飞翔。石头上的瀑布清澈明亮,竹林间的雾气让人感受到寒气逼人。王箫的声音早已消失,而千古云烟却还萦绕在这青山翠林之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萧台山:古地名。 2. 簇簇:众多聚集的样子。 3. 四围:周围。 4. 神僊:神仙。 5. 旧隐:昔日隐居的地方。 6. 金沙:黄金与砂砾的混合物。 7. 白鹤:传说中的鸟名,被认为是长寿的象征。 8. 瀑泉:瀑布飞流而下的水流。 9. 岚气:山林中的雾气。 10. 王箫:古代的乐器,用作比喻或象征。 11. 烟云:云烟雾气。 12. 翠微:绿色的山林美景。
去完善
赏析
《箫台山》这首诗描绘了山间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间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的山峰、溪流、瀑布、竹林等景象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诗人还通过“王箫声断”的典故,传达了对往事的回忆和追寻。整首诗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又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令人陶醉其中,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箫台山》是南宋诗人周邠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75年,正值南宋绍兴年间。当时,周邠在朝廷担任国子监祭酒,颇有文名。他在这首诗中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箫台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的侵略,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尽管周邠身在朝堂,但他对于国家的忧虑和关切始终未能释怀。因此,他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除了表达对山水景色的赞美之外,也寓含着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担忧。 此外,周邠作为一名文人,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他在诗中通过描绘箫台山的美景,传达了一种君子观山而有所思的理念。他认为,士人应以山为镜,时刻审视自己的道德品行,以此来践行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