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访慧山钱道人不遇

标题包含
访慧山钱道人不遇
登山穿破乱云堆,不见高人眼倦开。 门掩水声闲白日,路无车迹长苍苔。 墙头五柳空摇曳,池上双凫自往来。 却棹扁舟自回去,过江思上子陵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登上山峰穿越杂乱的云朵,看不见那位高人因为疲倦而微闭的双眸。 关闭大门,静静聆听流水声在白天的寂静中显得格外悠哉;路上没有车辆经过,只有久长的青苔蔓延生长。 墙头上的五株柳树摇曳着空空如也的身姿,池塘里的两只野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最后放下船桨独自回到原处,穿过江河思念登上子陵台的那一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慧山:江苏无锡市西南马迹山之别称,因有传说云文殊菩萨曾至此而得名。 2. 周邠:北宋文人,字开祖,仁寿(今陕西咸阳)人,与苏舜钦齐名,文学才能显着,尤擅长诗赋。 3. 钱道人:隐士,生平未详。 4. 乱云堆:形容山中云雾翻腾的景象。 5. 高人:指钱道人。 6. 眼倦开:因寻人不遇而眼睛疲倦。 7. 水声:形容溪水潺潺之声。 8. 苍苔:指绿油油的青苔。 9. 五柳:陶渊明曾在其诗歌《五柳先生传》中提到“宅边有五柳树”,这里是作者借用五柳作为隐逸的象征。 10. 双凫:两只野鸭。 11. 却棹:谓掉转船头。 12. 扁舟:小船。 13. 江思:对故乡或远方的人的思念之情。 14. 子陵台:即严子陵钓鱼台,位于浙江杭州市东北富春江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寻访隐居高人钱道人不遇的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诗中首句通过“穿破乱云堆”的意象展现登山的艰辛,同时也暗示着寻觅高人的渴望。第二句则表现了诗人未见高人的失望之情。紧接着,诗人以宁静的画面表现出高人住所的环境,如“门掩水声闲白日,路无车迹长苍苔”,既揭示了高人隐逸的生活状态,也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卷。之后两句则通过描述墙头的五柳和池上的双凫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离开时的感慨,即寻找高人未果,只得独自归去,而江水悠悠似乎也在诉说着他的遗憾与无奈。全诗充满隐逸之情,展现出一种向往宁静、与世无争的人生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慧山钱道人不遇》这首古诗的完成时间是公元965年左右,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位名叫周邠的文人墨客所作。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局势依然动荡不安,战乱不断,各种政治势力割据混战,同时也伴有着经济、文化上的空前繁荣。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周邠作为一个颇有才华的文人墨客,希望能够在乱世中找寻一份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周邠也许正在四处寻访那些散落在民间的高人隐士,希望能够与他们交流心得,排解心中的忧虑。这一天,他来到了慧山,想要拜访钱道人,却未曾想到钱道人外出未归,因此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访慧山钱道人不遇》。在诗中,他通过描绘山中宁静美丽的景色,以及他与钱道人的友情,表达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