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白石洞天

标题包含
白石洞天
此境曾闻父老传,顷无凡迹到岩颠。 青霄咫尺不多地,碧洞深沉第几天。 千古烟霞真胜境,一方水石最清渊。 我行聊慰登临兴,着意来游已四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个美景曾经听当地的老百姓讲述过,但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它离青天咫尺之遥,仿佛不在人间。山洞深邃幽静,如同在九天之上。这里的山水烟霞真的是一个极好的地方,而这块地方的水石也是最清澈的。我来到这里只是为了满足我的游览兴致,我已经注意这个地方四年了。
去完善
释义
1. 白石洞天:指桂林的山石洞穴风景。 2. 父老传:当地老年人讲述流传的故事。 3. 顷无:短时间内没有。 4. 岩颠:山巅,山顶。 5. 青霄:青天,天空。 6.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不足一尺。 7. 第几天:这里的"第几天"指的是经过几天的路程或时间。 8. 烟霞:烟雾和霞光,多用于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 9. 胜境:美好的地方,景色优美的地方。 10. 一方:这里指的是一个地方或一片地区。 11. 水石:水边的石头。 12. 清渊:清澈的水面。 13. 聊慰:聊以安慰。 14. 登临兴:登山临水的兴致。 15. 着意:特意,有意。 16. 已四年:已经过去四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白石洞天的美景,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这一胜景的赞美和向往。首联写诗人听说此地已久,但一直未有机会前往;颔联写白石洞天的地理位置和深幽的环境;颈联进一步强调了这里的美景犹如仙境一般;尾联则表达了自己终于在四年后如愿以偿来到这里的喜悦之情。全诗层次分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景色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石洞天》是南宋诗人周邠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在公元1150年左右,当时南宋政权已经稳定下来,但北方的疆土仍在金国统治之下。 在这个时期,周邠作为一位文人,生活波折,宦海浮沉。他曾担任过郡县官员,但因官场倾轧而受到排挤,最后辞官回乡。这一人生际遇使他对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也对道家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正处于唐宋转型期,儒家思想逐渐衰落,道家、佛家等思想开始兴起。在这种背景下,周邠开始对道家学说的追求,并尝试在诗词中融入道教元素,以此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