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亭
沧波水上巅崔嵬,中有幽亭向水开。
草色直连天色远,风声长送浪声来。
云收山脚鸡园见,潮满航头钓艇回。
咫尺市廛尘不到,槛前鸥鸟自毰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亭子矗立其中,面向着水面。绿色的草地与天空连成一线,仿佛无边无际,而风吹过的声音夹杂着海浪的声音一直传送到这里。当云层逐渐散开时,可以看到山脚下的养鸡场;而当潮水上涨时,海边的钓鱼船开始返航。这座亭子距离城市不远,但却丝毫感觉不到尘世的纷扰,只有那些闲适的鸥鸟在亭子前的栏杆旁自由自在地飞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望江亭:古亭名,位于长江边的一座亭子,供人们观看江景。
2. 周邠:北宋诗人,字开祖,号西池居士。
3. 沧波:波浪翻滚的样子。
4. 巅崔嵬:形容山势险峻。
5. 中:中间,此处指望江亭位于江边的位置。
6. 幽亭:指望江亭,寓意清静幽雅。
7. 水开:指江水开阔。
8. 草色直连天色远:形容草地与天空相连,意境开阔。
9. 风声长送浪声来:风吹过水面产生的声音。
10. 云收山脚鸡园见:云彩在山脚下消散,能看到鸡园。
11. 潮满航头钓艇回:海潮涌来时,渔船开始返航。
12. 咫尺市廛尘不到:即使离繁华的集市很近,这里依然显得清净无尘。
13. 槛前:亭子的栏杆前。
14. 鸥鸟:水鸟的一种,善于游泳和捕鱼。
15. 毰毸:羽毛蓬松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望江亭》是一首描绘水边亭台的诗词。诗人通过对景物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色。全诗以“望”为主,通过江水、山峰、草地、风声等元素,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与生机盎然。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生动的意象,如云、潮、鸥鸟等,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江亭》周邠是一首描绘江边美景的古诗。这首古诗创作于公元960-1127年的宋代,正值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诗人们才华横溢的黄金时代。诗人周邠在当时生活富裕,有着广泛的交游,他在观察自然和体验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在宋代,文人士大夫们热衷于旅行、品茗、饮酒和赏月等活动,这些也成为他们创作的灵感来源。周邠在欣赏江河之美时,被眼前壮观的风景所吸引,于是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诗句。他的诗句优雅、婉约,展现了宋代文人墨客的风骨和对自然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