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芳轩
仙家日月迟,春物长芳菲。
欲撷琼瑶英,咀嚼云腴肥。
只恐花雾深,香气湿我衣。
坐哦心未惬,归梦遶岩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仙家的日子缓慢,春天的景物长久地盛开。
想要采摘美丽的花朵,品尝那美味的果实。
只是害怕花海深处,花香湿润了我的衣裳。
坐在那里品味心中还有不满足的地方,回归梦境萦绕在岩石的门扉。
去完善
释义
1. 撷:采取;选取。
2. 芳轩:芳香的花木。
3. 琼瑶英:比喻美好的事物。
4. 云腴肥:云雾间丰饶的土地。
5. 花雾深:指花的香气浓郁如雾。
6. 心未惬:心中未能满足。
7. 归梦:指回归家园的梦。
8. 岩扉:山岩间的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撷芳轩》,描绘的是作者在撷芳轩这一仙境般的花园中所感受到的春光和花卉的馥郁芳香。首句“仙家日月迟”以仙家的视角刻画了春天的美好时光,强调了春日的宁静与悠长。紧接着,“春物长芳菲”一句进一步丰富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春景繁茂、生机勃勃的特点。
诗的第二联,“欲撷琼瑶英,咀嚼云腴肥。”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朵琼瑶之花,渴望采摘自己,品尝自己的鲜美和丰饶。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传达出花卉独有的骄傲和自信。而“云腴肥”一词则突出了花卉色泽鲜艳、形态丰满的形象特征。
接下来的两联,诗人担忧采花时会被花香浸湿衣裳,反映出诗人对花香的喜爱与珍视。末句“坐哦心未惬,归梦遶岩扉。”表明尽管诗人享受此刻的美景和愉悦,内心却仍有未能尽兴的遗憾,于是回到现实中,只能通过梦绕石门的想象来满足自己的心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修辞手法和富有韵味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景象的热爱和对花卉的独特感悟。通过拟人化手法表现花卉的特性,赋予其情感,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人表达出了在美好环境中内心的矛盾与向往,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撷芳轩》是南宋诗人胡志道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中期,即公元1160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使得文人士大夫有机会关注自然、抒发情怀,从而产生了大量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
在诗人的生活中,胡志道是一位喜爱游山玩水、结交文人墨客的士人。他曾在各地担任过地方官职,对民间的风土人情有较深的了解。他的诗歌创作受陆游、杨万里等前辈影响较大,善于运用口语和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自然景象和生活情趣。
在这一时期的背景下,南宋社会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山水田园为题材的文学风气。这种风气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文人阶层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一方面,南宋朝廷对外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对内加强皇权,导致许多知识分子对现实政治不满,转而关注自然、寄情山水;另一方面,禅宗、理学等哲学思潮的影响,使得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对自然的感悟。因此,胡志道的这首《撷芳轩》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