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旸谷
山岚鬰苍苍,溪水流浩浩。
纷然世上人,换易如秋草。
奇哉三洞天,连路极深窈。
阳崖射朝曦,先见扶桑晓。
谁能餐九华,颜色端使好。
仙翁蝉蜕去,遗迹不可考。
我来惬登临,幽事费寻讨。
悲啸闻涧猿,啁哳听啼鸟。
平生愤懑臆,到此始一扫。
行将袖手版,汗漫游八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间的雾气郁郁葱葱,溪水潺潺流淌不息。
世间的人来人往,犹如秋天里的草般不断更替。
神奇的三个洞穴,连绵不绝且深邃莫测。
阳光照射在悬崖上,仿佛能看到曙光初现的那一刻。
谁又能品尝到九华山的美好呢?容颜端丽正是我所期待的。
仙人已经离开尘世,只留下无法考证的遗迹。
我来到此地,心情愉悦地登山临水,探索那些幽深之事。
在山涧中,悲啸与猿猴共鸣;聆听鸟语,婉转悦耳。
我平生的愤懑,在此刻得以宣泄。
准备收拾起世事的烦扰,带着一身轻松,游览八荒四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初旸谷:即指日出之地,也代指美好的事物开始的地方。
2. 山岚:山间雾气。
3. 鬰苍苍:形容山林草木茂盛。
4. 溪水:山间的河流。
5. 流浩浩:水流宽广的样子。
6. 纷然:杂乱纷繁。
7. 世上人:世间的人。
8. 换易:变换更替。
9. 秋草:秋天的草。这里喻指短暂的生命。
10. 三洞天:传说中的仙境。
11. 连路:沿着道路。
12. 深窈:深邃。
13. 阳崖:向阳的山崖。
14. 射朝曦:投射朝阳的光辉。
15. 扶桑:太阳初升的地方。
16. 谁人:指哪个人。
17. 九华:华山的别称,亦泛指高山。
18. 颜色:面色,容颜。
19. 端使:确实。
20. 好:美好。
21. 仙翁:神仙般的老人,此处为比喻。
22. 蝉蜕去:像蝉一样脱壳而去,此处为隐喻离世。
23. 遗迹:遗留下的痕迹。
24. 不可考:无法考究。
25. 我来:诗人来到这里。
26. 惬:惬意,心情舒畅。
27. 登临:登山游览。
28. 幽事:清幽的事务。
29. 费寻讨:花费精力寻找和探究。
30. 悲啸:悲叹而呼号。
31. 涧猿:山涧中的猿猴。
32. 啁哳:声音嘈杂。
33. 啼鸟:鸣叫的鸟儿。
34. 平生:平素,平常时候。
35. 愤懑臆:内心愤怒的情绪。
36. 一扫:一下子消散。
37. 行将:将要。
38. 袖手版:洗手不干的意思,比喻辞官退隐。
39. 汗漫:漫无目的,随意游荡。
40. 八表:八方之外,指整个天下。
去完善
赏析
《初旸谷》是南宋诗人胡志道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诗中通过描绘山谷中的山水景色,表达出作者对尘世变幻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山岚鬰苍苍,溪水流浩浩”,通过对山岚和溪水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宁静、自然的画面。山岚萦绕,溪水潺潺,为读者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颔联“纷然世上人,换易如秋草”,则是对现实世界的感慨。世上的纷繁人事如同秋天的草木一样,变化无常。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世间事物变幻无常的看法,也为接下来的描述做了铺垫。
颈联“奇哉三洞天,连路极深窈。阳崖射朝曦,先见扶桑晓”,描述了初旸谷的神秘景象。三洞天的神秘与深邃,朝阳照射在阳崖上,仿佛看到扶桑升起的景象。这些描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
尾联“平生愤懑臆,到此始一扫。行将袖手版,汗漫游八表”,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面对如此美景,心中的愤懑和忧虑顿时烟消云散。作者甚至产生了放弃世俗,游历四方的想法。
全诗通过对初旸谷的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尘世变幻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对于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旸谷》是唐朝诗人胡志道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756年。此时正值安史之乱爆发期间,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
在创作这首诗时,胡志道正处在一个艰难的人生阶段。他原本出身贫寒,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官员。然而,由于战乱和政治斗争的波及,他的官职被罢免,生活陷入困境。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同一时期,唐朝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安史之乱。这场战争不仅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和民众的苦难,还使得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胡志道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也反映了这一时代的悲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