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焕照室

标题包含
焕照室
门外无俗驾,眼中有余清。 上登峣峣阙,八窗皆虚明。 三光焕尔照,万象无隠情。 试观弄丹笔,云篆俱天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门口没有俗世的喧嚣,眼中充满着清新的气息。 登上高高的楼阁,八个窗户都透射着明亮的阳光。 日光、月光和星光璀璨照耀,世间万物无所遁形。 尝试去观察那些挥洒丹青的笔尖,如云彩般缭绕的天成之作。
去完善
释义
《焕照室》:诗题中的“焕照室”指的是诗人用于读书、写作的地方。 1. “门外无俗驾,眼中有余清”:这两句描述了焕照室外部的环境,没有世俗纷扰的打扰,眼中所见都是清澈宁静的景象。 2. “上登峣峣阙,八窗皆虚明”:这两句写登上高峻的楼阁,八个窗户都敞开着,通透明亮。 3. “三光焕尔照,万象无隠情”: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在焕照室内获得的感受,天地间的光明照耀一切,万物无所遁形。这里的“三光”指的是日、月、星三种光源。 4. “试观弄丹笔,云篆俱天成”:最后两句则赞美作者的文采风流,形容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天成。这里的“云篆”指的是天上的云朵,寓意文章如同云彩般优美。
去完善
赏析
《焕照室》是明代诗人胡志道所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通过描述作者在焕照室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清幽静谧的山水画。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胡志道的才情与学识,以及他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 首联“门外无俗驾,眼中有余清”,通过对比的手法突显焕照室的清净和脱俗。门外没有世俗的车马喧嚣,映入眼帘的是清澈明朗的风景。这里表达出诗人对焕照室环境的赞赏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颔联“上登峣峣阙,八窗皆虚明”,描述了登上高处后开阔的视野。诗人站在高处,透过八个窗户看到外面明亮的世界。这句诗展现出诗人登高望远的豪情壮志以及对光明的追求。 颈联“三光焕尔照,万象无隠情”,进一步描写了焕照室中的景象。阳光、月光、星光交相辉映,照亮了整个空间;世间万物在这明亮的照耀下无所遁形,尽显其本真面貌。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颂以及对光明与真理的崇敬。 尾联“试观弄丹笔,云篆俱天成”,是对诗人自身才情的肯定。在这明亮的景致中,诗人挥毫泼墨,将心中的感慨化作文字。他的诗句如同云彩般自然地流淌而出,充满诗意与才情。这一句揭示了诗人的自信与才华,也为整首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总的来说,《焕照室》这首五言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焕照室的宁静之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和对生活的高尚追求。从诗人对景致的刻画,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明代文人墨客的才情风采,还能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坚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焕照室》这首诗出自明朝诗人胡志道之手。胡志道是嘉靖年间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致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在嘉靖年间,明朝社会正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时期,经济和文化发展较为繁荣,这为胡志道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个时期,胡志道经历了宦海沉浮,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现实有着深刻的理解,也对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种感悟反映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使得他的诗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焕照室》这首诗正是胡志道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诗中以焕照室这一象征性的事物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思想感情。通过对焕照室的描绘,胡志道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正义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胡志道的人生态度,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