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思寿阳寓居高氏园亭

标题包含
思寿阳寓居高氏园亭
尝借芳园石友家,幽栖无复羡纷华。 敞扉气爽云生栋,卷箔香微露泫花。 桂向淮山分月魄,桃从秦洞得仙葩。 别来追想清闲境,悔褫方中走栈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余靖(1000年-1064年),字安道,号武溪,北宋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岭南三杰”之一。 余靖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他在宋仁宗天圣二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曾经借用朋友家的花园,享受隐居生活不再羡慕繁华世界。 敞开窗户,清风扑面而来,云朵在屋梁之间飘荡;卷起窗帘,香气微微散发,露水滋润着花朵。 桂花树与月亮交相辉映,桃树则如同仙境中的奇葩。 离别之后,回想起那清净闲适的环境,后悔放弃了那里而选择驾车远行。
去完善
释义
1. 思寿阳寓居高氏园亭:这是诗的题目,表示诗人对位于寿阳县高氏家族园林的回忆。 2. 余靖:作者的名字。 3. 芳园:美丽的园林,这里指高氏园亭。 4. 石友家:与作者有深厚友谊的朋友家,这里的“石友”是对朋友的一种尊称。 5. 无复:不再。 6. 纷华:繁华的事物,这里指世俗的荣华。 7. 敞扉:敞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8. 气爽: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9. 云生栋:形容云雾缭绕在房屋之间,生动形象。 10. 卷箔:放下帘子。 11. 露泫花:露水湿润花朵,泫意为水滴下。 12. 桂向淮山分月魄:淮山即淮河以北的地区,这里提到桂树是描绘景色的一部分,暗示季节为秋季。 13. 桃从秦洞得仙葩:秦洞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仙境,同时提到桃花也是描绘景色的一部分,暗示季节为春季。 14. 别来:分别以来。 15. 追想:追忆,回想。 16. 清闲境:清净悠闲的环境。 17. 悔褫方中走栈车:表示对过去的后悔,愧对以前的自己。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寓居高氏园亭的诗作。诗人以借居为引子,表现了对清幽环境的向往和对繁华生活的摒弃。诗中通过敞扉、卷箔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园亭的宁静与芬芳。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桂向淮山分月魄,桃从秦洞得仙葩”这样的想象,使画面更加生动且富有意趣。结尾处,诗人表达对清静之境的留恋,悔恨在旅途中错过了这美好的地方。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古诗词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思寿阳寓居高氏园亭(宋)余靖 春风墙下三株柳,夕照洲前两岸花。 北望寿阳归路远,东流淮水到家赊。 云迷楼观仙难认,月暗津梁客未家。 古岸数行杨柳绿,山溪一片杏花斜。 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在那个时候,诗人余靖在朝为官,却时常思念家乡。这首诗描绘了他对寿阳寓居高氏园亭的思念之情。 在那个时期,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活跃。然而,官场上的争斗也让许多文人墨客感到压抑。在这种情况下,余靖对家乡的思念愈发强烈。他通过描述故乡的美景,表达了渴望回归自然、寻求宁静生活的愿望。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对亲情和友情的怀念。诗人在诗中提到了“北望寿阳归路远”,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同时,诗人还描绘了“古岸数行杨柳绿,山溪一片杏花斜”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