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宋兴寺东岩
几年不到东岩下,旧住僧亡屋亦无。
寒日萧条何物在,朽松经烧石池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近年来未曾回到东边的山岩之下,曾经的住处僧人已逝,房屋也已不在。寒冷的冬日里,万物萧条,昔日的松树已烧焦,石头砌成的池塘也干涸了。
去完善
释义
【词语注释】:
1. 宋兴寺:不详,应是一座寺庙的名称。
2. 东岩:东边的山岩或悬崖。
3. 几年:数年。
4. 旧住僧:过去的僧人住户。
5. 屋亦无:房子也不复存在了。
6. 萧条:荒凉,冷落。
7. 何物:什么东西。
8. 朽松:腐烂的松树。
9. 经烧:经过火烧。
10. 石池:岩石上的水池。
11. 枯:干枯。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游宋兴寺东岩》中,诗人李建勋以冷静的笔触描绘了寺庙的破败景象。诗中的“几年不到东岩下”说明了作者离寺时间之长,而“旧住僧亡屋亦无”则形象地刻画了寺庙的荒废程度,揭示了“旧住僧”的离去和庙宇的破败。
接下来,“寒日萧条何物在”表达了诗人对于昔日辉煌的怀念之情,以及今日所见到的萧瑟景色的感慨。“朽松经烧石池枯”这一句则通过描绘腐朽的松树、烧焦的土地和干涸的石池,进一步深化了诗人所感之萧条与荒凉。
整首诗借助于生动形象的描绘手法,从感官的角度出发,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昔日辉煌寺庙的衰落之景,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历史变迁和自然规律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宋兴寺东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文人李建勋的一首描绘游历佛寺山景的抒情诗。此诗创作于945年左右,正值南唐建国之初,政局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
在李昪建立南唐之前,李建勋曾任职于吴、杨吴及南唐政权。他在仕途中历经沧桑,深感世态炎凉,因而寄情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自然景色有着独到的感悟和审美情趣。在这段时间里,李建勋曾多次游览宋兴寺,并在寺中东岩留下了诸多诗作,这首《游宋兴寺东岩》即是其中之一。
当时,佛教在南唐境内盛行,寺庙成为人们寄托信仰、求索人生哲理的重要场所。作为诗人的李建勋在此环境下,以“游”为主线,既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对话与交流,又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信仰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