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习之
膏雨昼廉纤,炉烟不隔帘。燕泥侵玉麈,蛛网挂牙签。夜枕花频妒,春衫酒半淹。绿窗人散后,明镜摘风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滋润的雨白天下着,炉子里的烟雾透过窗帘弥漫。燕子的泥土落在了白玉般的马尾拂尘上,蜘蛛网上挂着镶有牙骨纹装饰的牙签。夜晚睡觉时,花儿好像在嫉妒我的枕头,春天穿的衣服被酒渍沾湿了半截。绿色窗帘后面的人散了之后,对着镜子摘下头发上的风声和胡子。
去完善
释义
1. 膏雨:指滋润作物的雨水。
2. 廉纤:形容雨细密。
3. 炉烟:指香炉里的香烟。
4. 玉麈:指质地优良的鹿骨手杖。
5. 蛛网挂牙签:形容房间杂乱无章。
6. 花频妒:花朵嫉妒美丽的容颜。
7. 春衫:春天穿的衣裳。
8. 酒半淹:喝酒喝到一半。
9. 绿窗:绿色窗户,代指女子闺房。
10. 明镜:明亮的镜子。
11. 摘风髯:整理梳理头发。
去完善
赏析
《赠张习之》描绘了春雨时节的张习之家中的景象,富有生活气息。诗句“夜枕花频妒,春衫酒半淹”描绘了主人夜晚躺在床上,看到鲜花争艳的景象,感叹时光流逝。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张习之》是明代诗人张宪所创作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当时的社会风气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士人们热衷于修齐治平之道,认为读书人应当有胸怀天下、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张宪受时代精神影响,秉承儒家的仁爱之心,积极求取功名,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在这期间,张宪的个人经历颇为丰富。他经历过科举的磨练,体会到官场争斗的复杂和人心的叵测,也曾遭遇战乱和离乱之苦。这些人生际遇使他更加珍惜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也更加向往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正是这些经历,让他感慨颇深,写下“富贵荣华皆一梦,不如留得旧名声”的诗句。
与此同时,明朝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斗争激烈。官员们结党营私,权臣们挟天子以令诸侯,朝政腐败,百姓疾苦。在这种环境下,张宪深感个人力量的渺小,也对现实世界感到失望,因此寄希望于内心世界的安宁,并劝勉朋友淡泊名利,寻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综上所述,《赠张习之》这首古诗是在明朝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作者在经历了种种人生波折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心灵的探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