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汶阳道中

标题包含
汶阳道中
汶水东入海,疾流无已时。可怜齐与鲁,荒草秋离离。日淡野水黄,风高木叶飞。系舟闲吊古,不觉泪沾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宪,字思文,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麾下的大将。他生于北宋末年,具体生年不详,卒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 张宪原为河北西路兵马都监,后归顺岳飞,成为其得力助手。在岳飞的指挥下,张宪参与了多次对金作...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汶河向东流入大海,水流湍急没有停歇的时候。可叹齐国和鲁国,如今已变成秋天的荒野,只有荒草萋萋。太阳暗淡,河水泛黄;秋风萧瑟,落叶飘零。我泊船在此凭吊古人,不知不觉中泪水已经沾湿了衣裳。
去完善
释义
《汶阳道中》注释如下: 1. 汶阳:地区名,位于山东省中部,历史上的齐国与鲁国交界地带。 2. 齐与鲁:古代齐国和鲁国的并称,分别为姜姓和姬姓诸侯国,曾在山东地区共存并相互争斗。 3. 荒草秋离离:指秋天的荒草,表达荒芜之意。 4. 日淡野水黄:形容秋日阳光淡薄,河水变得枯黄。 5. 风高木叶飞:描述秋风凛冽,树叶凋零的景象。 6. 系舟闲吊古:系舟即停泊船只,闲吊古意为在闲暇之余凭吊古迹,抒发感慨。
去完善
赏析
《汶阳道中》描绘了山东汶水一带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战争的忧虑。诗中的“疾流无已时”象征着齐鲁地区的繁荣历史,而“荒草秋离离”则暗示了战乱之后的荒凉景象。在“日淡野水黄,风高木叶飞”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和环境的苍茫。最后两句“系舟闲吊古,不觉泪沾衣”表现了诗人在游览古迹时,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泪水沾湿了衣襟。整首诗以自然景色的描绘为主,寓情于景,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观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汶阳道中》是明代诗人张宪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汶阳道中的景色和作者的心境。在明朝中期,社会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科举制度也弊端丛生,文人墨客多苦闷、抑郁。张宪身为士人,自然感受到了时代的沧桑与无奈。因此,他在这首诗中借景抒怀,表达了壮志难酬的哀伤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