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腹儿
麀巫夜祷轧荦山,淫光下烛穹庐寒。柳城胡儿不敢睡,四野恶声啼狗犴。猪龙怒磔老枭腹,鳞甲粗疏头角秃。婪酣大肚三百斤,偷得真龙半分福。平卢宝刀未发硎,范阳毡帐先潜形。金鸡口吐东北赦,青骡蹄作西南声。凤凰池荒金镜破,獬廌台倾胡眼大。东风野鹿嚼杨花,白日妖狐登御座。华清玉甃汤作泉,洗儿果撒黄金钱。并刀剪彩十六幅,锦棚压碎宫娥肩。象床夜冷婴儿哭,猪龙爪破金诃玉。香龈不痛荔枝浆,雄心已饱鸡头肉。长安天夺蜜口臣,铜头鬼鼓渔阳尘。赤心一夜变胡腹,二十四郡都无人。潼关夜漏鸡声早,马嵬坡下冰山倒。剑门西寄杜鹃巢,练带玉环埋翠草。嘉山土门勤战功,猪儿帐下屠猪龙。旄头星落大腹破,几上鸾刀一尺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篇诗歌翻译起来非常优雅且具有诗意,但它可能含有些不太容易理解的词汇或典故。以下是这首诗的略述:
诗篇描述了在黑暗的夜晚,妖怪猪龙躲在轧荦山上,用邪恶的光照射着寒冷的大地,威胁着周围的人们。而柳城的居民们在恐惧中难以入睡。
猪龙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妖怪,贪婪、强大且让人害怕。这首诗中描述了它的形象,有着大大的肚子,但头上的鳞片已经稀疏,象征着它已经老了。
接下来的诗句中,“平卢宝刀未发硎,范阳毡帐先潜形”描绘了猪龙虽然年老但仍然拥有强大的力量,让敌人闻风丧胆。而“金鸡口吐东北赦,青骡蹄作西南声”则暗示了猪龙的意图。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皇帝沉迷于酒色之中,失去了判断能力,导致国家陷入了混乱。而猪龙趁机扰乱朝廷,挑战皇帝的权威。
然而,英勇的将军们并没有被猪龙吓到,他们勇敢地与猪龙对抗,最终成功地击败了猪龙。诗篇的最后部分以对战斗场景的描绘结束,展示了士兵们的勇猛和猪龙最后败亡的结局。
去完善
释义
1. 麀巫:古代祭天地山川的神官。
2. 轧荦山:磨山。
3. 柳城胡儿:柳城为唐代边城,位于今辽宁朝阳市附近,这里指代边城的游牧民族。
4. 狗犴:狗的动物叫声。
5. 猪龙:古代对猪神化后的形象,此处用来形容大腹儿。
6. 老枭:年老而凶猛的鸟,这里指代动物。
7. 麟甲粗疏:鳞片状的皮革粗糙稀疏。
8. 头角秃:头上的角已经磨平。
9. 平卢:唐代地方行政区划名,位于今山东北部及河北东南部一带。
10. 范阳:唐郡名,其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以及河北省保定市地区。
11. 金鸡:古代的一种赦免令,表示皇帝宽赦。
12. 青骡蹄作西南声:骑马从西南方向逃走。
13. 凤凰池:指朝廷,金镜则代表皇帝的权威。
14. 獬廌台:古代的司法机构。
15. 野鹿嚼杨花:意指权臣篡位。
16. 妖狐:贬义词,这里指代篡位者。
17. 华清玉甃:华清宫中的浴池。
18. 洗儿:皇帝赐给皇子的礼物。
19. 并刀剪彩:用剪刀剪彩,比喻用武力分裂江山。
20. 锦棚压碎宫娥肩:华丽的帐篷倒塌时压碎了宫女们的肩膀。
21. 象床:用象牙装饰的床。
22. 破金诃玉:指大腹儿战败。
23. 荔枝浆:荔枝果汁,寓意忠诚者的苦水。
24. 鸡头肉:鸡爪,象征叛逆者的野心。
25. 天夺蜜口臣:失去美味的食禄的官员。
26. 铜头鬼:指叛军。
27. 潼关夜漏:夜间漏水,喻示王朝即将灭亡。
28. 马嵬坡:唐朝时的战场遗址,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西。
29. 冰山倒:比喻气数已尽。
30. 剑门:古蜀国地界的一座关口,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北。
31. 杜鹃巢:杜甫寓居成都时的住处。
32. 练带玉环:古代贵族女子所用丝带,指代贵妃死去。
33. 土门: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北邙山。
34. 勤战功:努力于战争的成果。
35. 猪儿帐下屠猪龙:将领们在营帐内商讨如何击败叛军。
36. 旄头星落:北斗星的陨落,象征敌人的崩溃。
37. 鸾刀一尺红:红色的锋利短刀。
去完善
赏析
《大腹儿》是一首描绘唐代安史之乱的诗篇,由张宪所写。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展示出这段历史时期的社会动荡和风云变幻。
开篇,“麀巫夜祷轧荦山,淫光下烛穹庐寒”两句描绘了战争前的紧张氛围,暗示叛乱即将爆发。而后,“柳城胡儿不敢睡,四野恶声啼狗犴”则以胡儿的惊恐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战乱的氛围。接下来的“猪龙怒磔老枭腹,鳞甲粗疏头角秃”一句则描绘了叛军首领的丑态,凸显了他们的无能与狂妄。
接下来的诗节中,“偷得真龙半分福”揭示了叛军企图夺取皇位,而“平卢宝刀未发硎,范阳毡帐先潜形”则描述了叛军的迅速崛起和扩张。随后,“金鸡口吐东北赦,青骡蹄作西南声”又以象征手法描绘了战争的开始。
接下来的诗节,“凤凰池荒金镜破,獬廌台倾胡眼大”描绘了宫廷的混乱和皇帝的无奈。接着,“东风野鹿嚼杨花,白日妖狐登御座”更以荒诞的形象刻画了叛军的得意忘形。
之后,“华清玉甃汤作泉,洗儿果撒黄金钱”描绘了叛军将领奢侈的生活,这与之前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他们的贪欲。接下来,“象床夜冷婴儿哭,猪龙爪破金诃玉”描述了叛军内部的矛盾和争斗。而最后的“香龈不痛荔枝浆,雄心已饱鸡头肉”则以讽刺的手法描绘了叛军的愚蠢和自满。
诗篇的后半部分,“长安天夺蜜口臣,铜头鬼鼓渔阳尘”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皇帝的失策。而后,“赤心一夜变胡腹,二十四郡都无人”则描绘了叛军的迅速扩张和社会的恐慌。紧接着,“潼关夜漏鸡声早,马嵬坡下冰山倒”描述了战争的惨烈和皇帝的逃亡。最后,“剑门西寄杜鹃巢,练带玉环埋翠草”描绘了皇家的无奈和唐玄宗的悲剧命运。
总之,《大腹儿》以其生动形象的描绘手法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安史之乱的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腹儿》是明朝诗人张宪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时期,大约公元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这个时期的明朝正值明成祖朱棣在位,他在位期间国力昌盛,文化繁荣。
张宪作为明朝的一位知名文人,他的作品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在他的这首《大腹儿》中,他以幽默讽刺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大腹便便的官员形象,暗讽了当时官僚腐败、贪污腐化的社会现象。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明朝的政治体制相对完善,科举制度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繁荣发展,一部分官员逐渐忘记了为民服务的初衷,开始追求物质享受和权力地位,导致了官场风气的败坏和社会矛盾的激化。这种社会现象在诗人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