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虞阁老题柯丹丘画
夜雨幽篁密,晨霜落木多。月明商女恨,江冷越人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深了,绵绵细雨纷纷洒在宁静的竹林里,清晨起来,发现地上满是霜痕和落叶。月光下,听到商女们的哀怨歌声;寒冷江面上,传来的是越人的渔歌。
去完善
释义
《次韵虞阁老题柯丹丘画》是明代诗人张宪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注释如下:
1. 次韵:依照原诗的韵脚来写诗。
2. 虞阁老:虞允文,南宋名臣,曾任尚书右仆射兼枢密使。
3. 柯丹丘:柯九思,元朝画家,擅长山水花鸟。
4. 幽篁:竹子,这里指画作中的竹林。
5. 密:茂密,密集。
6. 晨霜:早晨的霜露。
7. 落木:凋落的树叶。
8. 月明:月光明亮。
9. 商女:古代商人家庭的女子,这里指歌妓。
10. 江冷:江水寒冷,形容气氛清冷。
11. 越人歌:《越人歌》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首民歌,描绘了越人的风俗与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夜晚的雨使竹林显得更加幽静,清晨的霜使得落叶更加繁多。月亮照亮了商女的忧愁,江水带走了越人的歌声。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虞阁老题柯丹丘画》是宋代诗人张宪的一首题咏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在宋徽宗时期(1082年-1135年),张宪是一个备受瞩目的文人。这个时期政治腐朽,而艺术界却繁荣昌盛,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和作品,如著名的“米氏山水”、“赵佶花鸟”等。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崇尚个性张扬,喜爱自由表达,从而使得诗画技艺取得了极大的发展。
当时的社会风气以及科举制度的弊端导致了许多士人壮志难酬,只能在文学领域寻求出路。张宪虽然怀才不遇,但他并没有消极避世,反而勇敢地投身于社会现实,积极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许多诗篇都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与虞阁老的交往中,张宪对柯丹丘的画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柯丹丘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画家,他的作品以生动逼真的形象和细腻深刻的情感打动人心。此次,张宪在观赏柯丹丘的画作后,提笔写下了这首《次韵虞阁老题柯丹丘画》,充分展示了他在绘画鉴赏方面的深厚造诣。
综上所述,《次韵虞阁老题柯丹丘画》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可以概括为:在北宋末期这个特殊的时代,文人墨客们满怀忧患意识,关心国事,并在艺术领域发挥着他们的才华。而柯丹丘的画作正是这个时期艺术精神的体现,激发了张宪的感慨与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