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会
云成龙,气成虎,椎鼓撞钟宴真主。披帷壮士发指冠,侧盾当筵请公舞。白发老臣心独苦,玉玦三看君不语。五星东井夜联珠,天狗欃枪落如雨。鸿沟咫尺接鸿门,千里神骓一夜奔。君不见龙泉影里重瞳瞽,玉斗声中五体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的云朵幻化成龙,大气之中展现出虎之威猛,鸣鼓响钟邀请诸位神仙共享盛宴。帘幕之后,壮士激情满怀,愤怒地摘下头盔;紧握盾牌,等待在宴席前起舞。而白发苍苍的老臣心怀忧虑,再三举玉玦却未见君王表态。夜幕降临,群星璀璨如珍珠般相连于天际;然而突然之间,天狗吞食了星辰,仿佛有无数流星如雨般坠落。战局瞬息万变,短短一刹那间,鸿沟已被跨过,鸿门近在眼前,千里的宝马在黑暗中奔腾不息。您可曾见过,龙泉剑下目光锐利的勇者被蒙蔽双眼?在那刀剑交响、铿锵有力的声音中,五位英勇的豪杰被永远地分别。
去完善
释义
1. 云成龙,气成虎:比喻形势急迫,如同云气涌成龙虎。
2. 椎鼓撞钟:形容场面盛大。椎鼓,敲击鼓;撞钟,敲响钟。
3. 宴真主:设宴招待帝王。真主,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4. 披帷壮士:指参加宴会的人物勇武。披帷,敞开帷幕。
5. 侧盾当筵:拿着盾牌在宴席间起舞助兴。侧盾,把盾放在身边;当筵,对着宴席。
6. 白发老臣心独苦:形容老年官员忧心忡忡。白发老臣,年老有经验的官员。
7. 玉玦三看:多次暗示的事,这里指危急局势。玉玦,玉器的一种,常用来比喻决断。
8. 五星东井:指木星、火星、土星、金星和水星这五颗行星同时出现在东方天空。
9. 天狗欃枪:指流星。天狗,古人认为流星是天狗在咬碎天上的星星;欃枪,即彗星。
10. 鸿沟咫尺接鸿门:描述战场位置接近。鸿沟,古代中国境内的一条著名河川;鸿门,地名。
11. 千里神骓一夜奔:形容马匹连夜疾驰。神骓,神奇骏美的马;奔,奔驰。
12. 龙泉影里重瞳瞽:指有人被暗算身亡。龙泉,剑的别称;重瞳瞽,瞳孔放大失明的形象,这里用来比喻遭到陷害的人。
13. 玉斗声中五体分:形容惨败的结局。玉斗,玉制的酒器;五体分,指尸体分散各处。
去完善
赏析
《鸿门会》是明代诗人张宪的一首描绘历史典故的诗作。诗中以龙、虎为喻,形象地展示了鸿门宴会中紧张的气氛。壮士们热血沸腾,拔剑起舞,而白发老臣却忧心忡忡,多次示意皇帝行动。在这里,作者用“五星东井夜联珠,天狗欃枪落如雨”描绘了当时的星辰异象,预示着未来的动荡不安。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鸿沟咫尺接鸿门,千里神骓一夜奔”的描述,展现了鸿门宴会的紧张氛围和迅速发展的局势。最后两句则通过“龙泉影里重瞳瞽,玉斗声中五体分”暗示了项羽与刘邦的结局:项羽最终败亡,刘邦建立汉朝,印证了诗中早先的预言。
全诗以激昂的笔触、生动的形象以及扣人心弦的情节,将鸿门会的历史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事变幻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英雄豪杰们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鸿门会》是南宋词人张宪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当时,中原地区正处于金朝的统治之下,而南方则由南宋王朝统治。在这个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因此,文学作品也往往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抗争精神。
张宪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他原本出身于书香世家,后来因为战乱失去了家园,流落到了江南。在南渡之后,他成为了南宋的一员名将,但因为政坛的斗争而被贬谪。这种人生经历使他的诗词充满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感慨。
在《鸿门会》一词中,张宪以鸿门会为背景,描绘了战争中的悲壮场景。他认为,战争的胜败并非决定于个人的英勇,而是决定于天意。这种观点既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无奈,又表达了他对胜利的渴望。同时,他也通过这一首词,传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
总的来说,《鸿门会》是张宪在这一特殊时期,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洞察力创作出来的一首充满时代气息和历史感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