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春
春来何处恼柔肠,柳下人家绿琐窗。画栋歌尘珠簌簌,雕盘舞袖翠双双。鼓翻芍药雷轰座,酒熟酴醾雪满缸。最忆瑶芝堂下路,一宵归梦隔春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来了,哪里的景色让人的内心充满柔情呢?是那柳树下的家庭小院,绿色的窗户犹如锁住了一片绿意盎然的世界。华美的房子里传来歌声和尘土飞扬的舞蹈,就像珍珠撒落一般闪亮;雕刻精美的盘子里摆放着绿叶飘飘的舞蹈者的玉臂,两两相向而舞。芍药花随着鼓声翻腾,如同春雷滚滚,座上的人们仿佛被这场盛宴所震撼;美酒散发着馥郁的香气,如同熟透的荼蘼花开,白色的小酒杯里倒映出一片雪白的世界。最让人怀念的是瑶芝堂下的那条小路,它在记忆中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那一夜的梦境似乎与长江相隔,显得遥远而又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春来何处恼柔肠:春天的到来让人感慨万分,“柔肠”表示思绪复杂。
2. 柳下人家绿琐窗:柳树下的房屋绿色窗户,比喻春天景象。
3. 画栋歌尘珠簌簌:华丽的建筑中歌舞过后留下尘土与珠帘的响声。
4. 雕盘舞袖翠双双:雕刻精美的盘子边跳舞的人长袖翩翩。
5. 鼓翻芍药雷轰座:击鼓时的声音如雷轰顶,芍药花也是指代音乐节奏。
6. 酒熟酴醾雪满缸:葡萄酒熟的时候,仿佛缸中装满了白雪,酴醾也是一种酒。
7. 最忆瑶芝堂下路:回忆当年在瑶芝堂下走过的路,瑶芝堂是作者曾经过的地方。
8. 一宵归梦隔春江:一个晚上回到曾经的梦中,但已隔着一条江的距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嬉春》以春天为主题,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首句“春来何处恼柔肠”,通过询问春天的来临为何使人烦恼,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独特感受。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柳树下的农家,窗户上绿色的窗帘;华丽的建筑,歌声和尘土交织;雕刻精美的盘子,舞蹈者的袖子如翡翠般美丽;盛开的芍药如同春雷般震撼人心;美酒和荼蘼花的香味弥漫整个空间。
最后两句“最忆瑶芝堂下路,一宵归梦隔春江”,表达了作者对于曾经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将春天的美好与作者的情感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嬉春》是南宋诗人张宪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晚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金朝对中原地区的侵占,使得南宋朝廷和民间都充满了忧虑和危机感。
在这一时期,张宪作为一个著名的文人,其人生际遇也受到了这些时代背景的影响。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因为战乱而辞官回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这使得他对春天的喜悦和生机有了更深的感受,也让他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在《嬉春》中,张宪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生动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在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困境和无奈,以及他渴望在自然中得到慰藉的心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