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笛道人遗筚篥七绝 其七
国手传闻张野狐,清歌最善月中芦。风前静洗箜篌耳,别画明皇按舞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名叫张野狐。他最擅长的是用清亮的歌声来演绎“月中芦”这首曲子。他的琴声如风吹过,让人仿佛洗净了所有的烦恼和忧虑。在他的演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特殊的魅力,那是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艺术之美,就像是一幅描绘着唐玄宗与杨贵妃翩翩起舞的画一样动人。
去完善
释义
1. 铁笛道人:宋代诗僧张宪的号。
2. 遗:遗留,指创作的诗篇。
3. 筚篥:一种竹制的管乐器。
4. 张野狐:唐代琵琶演奏家张美人的绰号,因表演技艺高超而被誉为“国手”。
5. 清歌:美妙的歌声。
6. 月中芦:月亮与长满芦苇的水中倒影的结合意象,象征宁静美好的夜晚环境。
7. 风前:风中,形容在微风吹拂的环境下。
8. 静洗:安静地聆听。
9. 箜篌:古代一种拨弦乐器,形似竖琴。
10. 耳:耳朵,这里比喻对音乐的敏感度。
11. 别画:不同的画卷,指画中描绘的不同场景。
12. 明皇按舞图:指唐玄宗观赏歌舞的场景,体现出皇宫中繁荣的音乐文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国手”开篇,强调演奏者的技艺精湛,紧接着描绘了“清歌最善月中芦”的意境。这种美丽、神秘的场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而“风前静洗箜篌耳”则展现了音乐带来的宁静与净化之力。最后一句的“别画明皇按舞图”暗示着音乐的魅力甚至可以超越绘画的表现力。整体来说,这首诗将音乐的美和人的情感融入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里,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铁笛道人遗筚篥七绝 其七》是元末明初诗人张宪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368年至1379年之间,正值元朝灭亡、明朝建立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张宪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曾受到元朝皇帝的赏识,官至承直郎、秘书监著作佐郎。然而,随着元朝的衰落,他也逐渐失去了权势。在明军攻占大都(今北京)后,他被迫投奔朱元璋,但并未得到重用,晚年过着清贫的生活。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元朝的灭亡标志着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时期的结束,汉族重新成为统治民族。明朝的建立为中国的历史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然而,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依然尖锐,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宪以他的才华和敏感,用诗歌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感悟。《铁笛道人遗筚篥七绝 其七》正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一首佳作,通过描绘筚篥这种乐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