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雁初飞图
雁将边信拍江飞,人倚阑干立翠微。山色忽随云影换,秋声暗向树头归。可怜上国多戎马,怅恨中原又落晖。于悒客怀仍对画,不胜老泪湿征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雁在江边振翅传递消息,人们倚着栏杆站在青山翠谷之中。山色突然随着云朵的影子变化,秋天的声音在树林中低回。可惜国家充满战乱烽火,无奈地看着中原再次衰落。忧郁的旅人面对画卷,不禁老泪纵横,沾湿了征战者的衣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雁初飞图:本诗描绘一幅深秋时分大雁南飞的画面,借以表达诗人的忧愁与感慨。
2. 雁将边信拍江飞:形容大雁在飞行中传递信息。
3. 人倚阑干立翠微:人物倚靠着栏杆,站在绿色的树木之间。
4. 忽随云影换:指山色随着云朵的飘动而变化。
5. 秋声暗向树头归:秋天的声音渐渐从树上回归大地。
6. 上国多戎马:繁华的城市充满了战乱的氛围。
7. 中原又落晖:形容中原地区一片荒凉。
8. 于悒客怀:惆怅的旅人在画中找到了慰藉。
9. 不胜老泪湿征衣:无法承受老年悲伤的情绪,泪水打湿了旅行者的衣物。
去完善
赏析
《江雁初飞图》是一首描绘深秋江雁南飞景象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江雁、边信、翠微、山色、秋声等元素细腻入微的描绘,传达了战乱的悲哀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描述自己的愁绪和哀伤,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整首诗感情深沉,寓意丰富,流露出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岁月沧桑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雁初飞图》是明代诗人张宪创作的一首描绘秋雁初飞景象的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末年,正值战乱时期。在这个时期,张宪作为一位文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他的诗歌作品多以表达家国情怀为主,展现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对国家民族的热爱。
在《江雁初飞图》这首诗中,张宪以秋天大雁南飞的自然现象为背景,通过对“江雁初飞”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乱时期人们离家别井、四处漂泊的哀伤情感。同时,他也寄寓了希望战争早日结束、人们能够重回故乡的美好愿望。
在诗中,张宪巧妙地运用了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的“借物抒怀”的手法,通过描述江雁初飞的景象,传递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患意识。这种表现手法在当时文人之中颇为常见,也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的一种体现。
总之,《江雁初飞图》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可以概括为:明朝末年战乱时期,诗人张宪在表达对国家和民族担忧的同时,通过描绘江雁初飞的景象,传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