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寺
四野天垂幔,孤峰地涌金。潮来讲台润,日午剑池深。曲径穿红树,长廊蔽绿阴。小吴轩子好,谁继老坡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四周的天空仿佛挂上了帷幕,一座山峰孤独而璀璨。讲座时如涨潮般热情洋溢,阳光照耀在剑池上显得深邃。弯曲的小径穿过红色的树木,长廊遮盖了绿色的阴影。这位小吴轩子的确很出色,谁能继承东坡的诗篇呢?
去完善
释义
1. 虎丘寺:位于苏州城西北的虎丘山上,为唐代著名古刹,这里风景优美,是文人墨客喜欢游览的地方。
2. 四野:即四面八方,指广阔的原野。
3. 天垂幔:形容天空如帷幕般垂下。
4. 孤峰:指虎丘山。
5. 地涌金:形容山峰如同金子般闪闪发光。
6. 潮来:指潮水上涨。
7. 讲台:寺庙中的讲坛。
8. 润:滋润,湿润。
9. 日午:中午时分。
10. 剑池:虎丘山的著名景点,相传为吴王阖闾埋葬宝剑处。
11. 曲径:弯曲的小路。
12. 红树:指秋天的枫树,树叶变红。
13. 长廊:指寺庙中的长廊。
14. 蔽绿阴:遮挡阳光,形成阴凉。
15. 小吴轩子:指元代画家吴镇,他曾在虎丘寺画过一幅《虎丘图》。
16. 好:赞美。
17. 谁继老坡吟:谁能继承苏东坡的诗才。
去完善
赏析
《虎丘寺》这首诗描绘了虎丘寺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在此地的所见所感。首联“四野天垂幔,孤峰地涌金”描绘了广阔的田野和耸立的孤峰,展现出虎丘寺的雄伟气势;颔联“潮来讲台润,日午剑池深”描绘了寺内讲台上的湿润空气和剑池的深度,展现了虎丘寺的历史底蕴;颈联“曲径穿红树,长廊蔽绿阴”描绘了曲折的小径和长长的走廊,以及树木的红色和绿色,展现了虎丘寺的美丽景色;尾联“小吴轩子好,谁继老坡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吴轩子的赞美,以及期望有谁能继承苏东坡的诗词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虎丘寺》是南宋诗人张宪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67年左右,此时正值南宋时期,金国对宋疆土的侵犯以及朝廷内部的矛盾,使得国家局势显得十分紧张。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寄情山水、寻求心灵慰藉。
作为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张宪在此时期经历了人生的重要阶段。他曾任官职,但因厌倦官场而辞官回乡,晚年隐居于故乡湖州。张宪一生坚守自己的信仰,追求道德品行的高尚,始终保持清廉正直的品质。他将这种生活态度融入到诗歌创作中,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虎丘寺》这首诗描述了张宪探访虎丘寺的过程及所见所闻。诗人以精细的笔触描绘出虎丘寺周边的景色,并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渴望远离纷扰、回归自然的愿望。从中可以看出诗人超凡脱俗的审美观念以及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