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松江渔者
短棹轻舟白发翁,往来常在泖西东。一篙绿水孤篷外,九点青山落照中。不尽春光杨柳雨,无边秋兴蓼花风。鸱夷盛酒羊裘卧,表海封齐莫论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驾着小船在泖水之上悠闲往来。他常常在一叶孤舟之外,拨开水波,享受着美景如画的水乡风光。夕阳下,远处的青山如诗如画。春天,绿柳依依,如丝的春雨带来无尽的温暖;秋天,微风轻拂,火红的蓼花在风中起舞,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位老人常常以羊裘裹身,就像传说中的范蠡,即使拥有美酒和广阔的天地,也不去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
去完善
释义
1. 赋: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这里指创作诗歌。
2. 松江:今上海松江区一带,位于长江下游的支流上。
3. 渔者:捕鱼的人。
4. 短棹轻舟:小船,代指松江渔者的渔船。
5. 白发翁:年老的渔夫。
6. 泖西东:泖,水中小洲。泖西东泛指松江附近的水域。
7. 一篙:竹竿,用来撑船。
8. 绿水:清澈的水。
9. 孤篷:孤独的船帆。
10. 九点青山:形容远处的山峦。
11. 落照:夕阳下的阳光。
12. 杨柳雨:春天垂柳飘舞时的细雨。
13. 蓼花风:秋天时开满蓼花的江风。
14. 鸱夷:古代的一种酒器,这里借指美酒。
15. 羊裘卧:卧于羊裘之上,形容渔夫的闲适生活。
16. 表海封齐:这里是用古人的典故来形容松江渔者的江湖生活。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管仲在辅佐齐桓公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曾将沿海一带献给齐国作为贡品,后被齐桓公任命为相。这里的“表海封齐”是借用这个典故来赞美松江渔者的独立与豁达。
去完善
赏析
《赋松江渔者》是一首描绘渔人生活景象的诗歌。首句以“短棹轻舟白发翁”形象地描绘了渔人的外貌和渔船的形象,表现出渔民在江面上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接下来两句“往来常在泖西东。一篙绿水孤篷外,九点青山落照中”展现了渔人在宽阔的湖面上荡漾的画面,既有青山绿水的美景,又有夕阳余晖的宁静,让人感受到松江渔民日常生活的和谐与宁静。
第三联“不尽春光杨柳雨,无边秋兴蓼花风”则分别描绘了春天和秋天的美景,即有杨柳依依的春光,也有蓼花瑟瑟的秋景,显示出四季变化的魅力。最后一句“鸱夷盛酒羊裘卧,表海封齐莫论功”则是表达作者自己向往自由自在、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赞美了渔人的淡泊名利、率性而为的品质。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松江渔民悠闲自得的日常生活场景,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赋松江渔者》是元末明初诗人张宪的作品,创作于元朝末年。在那个时候,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然而,身处困境中的张宪却以这首诗表达了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张宪生活在元朝末年,那时的政治腐败,民众疾苦。张宪虽然出身名门望族,但他对民间的疾苦有着深切的同情。他在诗歌中描绘了渔民的生活,既是对现实的不满,也是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在元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和战乱频仍,许多百姓失去了家园,沦为流民。他们四处漂泊,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宪的这首诗显得尤为珍贵。它让人们看到了民间的疾苦,也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