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惟允
抱剑入帝都,未知何所求。观其辞气间,已类朱阿游。肝胆正激烈,既悲还复讴。欲销天下难,先断佞臣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怀抱宝剑进入皇城,不知有什么追求。观察他的言辞气质,已经像当年的朱阿游一样。他的肝胆正气十足,悲伤之余又唱出正义之歌。想要消除天下的苦难,首先就要砍掉那些奸臣的头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抱剑入帝都:描述陈惟允带着武器前往帝都的场景。帝都,指古代皇帝的居住地,这里可能指的是京城。
2. 未知何所求:表示不知道陈惟允此次前往帝都有什么目的或追求。
3. 观其辞气间,已类朱阿游:观察陈惟允的言辞和气概,已经与古代的朱阿相仿,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朱阿,古代人物,指忠诚勇敢的人。
4. 肝胆正激烈:形容陈惟允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勇气。肝胆,代指人的内心品质;激烈,形容非常强烈。
5. 既悲还复讴:表达了悲伤之后又唱出激昂之歌的情绪,意味着即使面临困境也能保持斗志。
6. 欲销天下难,先断佞臣头:意思是要解决天下的难题,首先要铲除那些奸佞之臣。这里的“佞臣”,指那些用花言巧语迷惑君主、祸国殃民的邪恶之人。
去完善
赏析
《送陈惟允》是一首表达作者与友人壮志满怀、忧国忧民的古诗。诗中首先描绘了陈惟允怀抱宝剑进入帝都的形象,以表现出他的豪情壮志。接着通过描述陈惟允辞气间的风采,将他比作古代忠诚勇敢的将领,体现了他有勇有谋的品质。然后诗中提到,尽管他们胸怀激烈、满腹悲伤,但仍然在为国家而努力。最后呼吁要解决国家的难题,就要从斩杀那些奸臣开始。整首诗表现出了浓厚的爱国情怀和豪情壮志,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陈惟允》是明代诗人张宪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约在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在这个时期,朱元璋刚刚建立明朝,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张宪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广泛赞誉。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张宪的人生际遇较为平静。他在朝廷任职,过着安定的生活。然而,这个时代并非一片祥和,朱元璋的统治手段颇为强硬,对文人有着严格的要求和限制。这使得张宪在创作诗歌时,既表达出了他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又透露出一丝担忧和无奈。
此外,明朝初期的社会氛围也对张宪的诗歌产生了影响。当时的文人们普遍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疾苦。在这种背景下,张宪的诗歌作品中流露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愫,他希望自己的友人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共同振兴民族大业。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