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出自蓟北门行

标题包含
出自蓟北门行
出自蓟北门,遥望瀚海隅。黄沙落寒雁,衰草号雄狐。河水血成冰,土冢碑当涂。乃知古战场,本是贤王都。武皇昔按剑,一怒万骨枯。半夜下兵帖,六郡皆欢呼。将军各上马,百道追匈奴。羊马满大野,万帐收穹庐。英英长平侯,六骡走单于。至今青史上,犹壮武刚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宪,字思文,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麾下的大将。他生于北宋末年,具体生年不详,卒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 张宪原为河北西路兵马都监,后归顺岳飞,成为其得力助手。在岳飞的指挥下,张宪参与了多次对金作...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从蓟北门外出发,一路向北,远远望去,看到的就是广袤的瀚海之地。这里是曾经的历史名战的发生地,即使如今,仍旧可以感受到当年的英勇豪气。 在漫天飞沙之中,数只南飞的寒雁显得尤为突出,而荒凉的草原上传来了阵阵雄狐的叫声。这里的河流因为严寒已经结冰,而在昔日繁华的古战场上,石碑犹在,记载着往日的辉煌。 岁月沧桑,曾经的古代战场,也曾是繁荣一时的王城之都。回想当年,武帝挥剑而起,一声令下,千军万马随之奔腾。夜半时分,将令下达,六郡之民为之欢呼。将军们骑上战马,分头出击,誓要将匈奴赶尽杀绝。 当时,牧场上的羊马成群,蒙古包里炊烟袅袅。英勇的长平侯单枪匹马,追赶单于。而今,这些历史画卷依旧清晰地印在史书上,描绘着雄壮的战车和勇敢的武士。
去完善
释义
1. 蓟北:地名,即今天的北京地区。 2. 瀚海:广阔的海洋,此处指北方的广阔土地。 3. 黄沙:黄色的沙地,形容荒漠景象。 4. 衰草:枯萎的草,形容秋天萧瑟的景象。 5. 雄狐:指狐狸中强壮的一种,古代用其象征勇猛善战之人。 6. 河水:这里指的是黄河。 7. 土冢:指坟墓。 8. 当涂:道路中央。 9. 武皇:汉武帝刘彻,此处用其代指皇帝。 10. 按剑:握紧剑柄,表示愤怒。 11. 兵帖:军队的命令或通告。 12. 六郡:古代六个郡,分别是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位于今天甘肃省一带。 13. 单于:匈奴的统治者。 14. 青史:史书,这里特指记载功业的史书。 15. 英英:杰出的人。 16. 长平侯:汉代功臣卫青的封爵。 17. 六骡:指六匹骡子拉着的车。 18. 武刚车:古代一种用于战斗的车辆。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古代战争场面的诗词,诗人在开篇即通过“出自蓟北门,遥望瀚海隅”展现了战场的辽阔与战争的紧张氛围。接下来的“黄沙落寒雁,衰草号雄狐”则描绘了战场上凄凉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 “河水血成冰,土冢碑当涂”更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惨烈,鲜血将河流染成了冰,而那些战死的将士只能被埋在泥土中,只留下墓碑作为标记。这样的画面令人心生敬畏,同时也让人深思战争的意义。 “乃知古战场,本是贤王都”点明了战争的起源,古代的战争往往是为了争夺领地和权力。而这场战争的背后则是“武皇昔按剑,一怒万骨枯”,皇帝的一怒令无数人生死未卜,这既表现了皇帝的威严,也揭露了权力的残酷。 后半部分则描绘了战争中英勇的将领们,他们“半夜下兵帖,六郡皆欢呼”,带领着军队奋勇杀敌。在这场战斗中,“羊马满大野,万帐收穹庐”,展现了战争的恢弘场面。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场景中,也不乏英雄的身影,如长平侯那样的人物,他们“六骡走单于”,勇敢地对抗敌人。 最后两句“至今青史上,犹壮武刚车”,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慨,这些英勇的将领虽然已经长眠于地下,但他们的事迹仍然在青史中流传,激励着后人。 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古代战争的情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震撼的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出自蓟北门行》为元末明初诗人张宪所作。创作时间为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正值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张宪个人生活相对平稳。他早年曾任国子助教,后辞官归隐。期间张宪结识了多位文人墨客,并与他们相互唱和,丰富了自身的生活阅历,为他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明朝建立之初,社会历经战乱,民众渴望安定和祥和,作为文人的张宪亲身经历了这一历史变革,并自觉地把这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反映在诗作之中。他借古讽今,用典抒怀,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文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对昔日和平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热情向往。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张宪的个人情感抒发,更是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