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潜点砦经脱忽赤右丞战地
路回山麓交,直壁万仞立。浮岚滴空翠,下浸澄泓湿。长峦拱天岳,坏道驶涧急。眷彼岩险势,一夫自敌十。要地不力战,崩奔胡可戢。哀哀左辖公,马革卧原隰。孰知王师重,戴首奉贼级。我来访战地,一恸已莫及。日入鬼燐生,阴风国殇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道路环绕在山脚下交汇,笔直的墙壁高耸入云。
漂浮的雾气飘散在空气中,翠绿的树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清澈的流水从山上流下,浸润着整个山谷。长长的山脉向上拱起,仿佛是天上的山峰。道路曲折蜿蜒,穿过山间小溪时水流湍急。回顾那些艰险的地势,一个人的力量可以与十个人抗衡。在这里进行战斗的关键地带,如果不去奋力对抗,最终只能溃败逃亡。那位悲伤的左将军,在原野和湿地中安息,他的英名将永远被人们铭记。谁能知道王师的英勇和尊严,他宁愿献上自己的生命也要捍卫国家的尊严。当我来到这个战斗过的地方,内心的悲痛已经无法用言语形容。太阳落山,磷火闪烁,寒冷的寒风回荡在战地的上空,那是对亡灵的哀悼和对战争的无奈。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于潜:古县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西部。
2. 点砦:点兵作战的营垒。
3. 经脱忽赤右丞战地:指在战争地点行走。经脱忽赤,蒙古语,意为“司令官”;右丞,古代官职名称,此处指的是军队指挥官。
4. 交:交错,交叉。
5. 麓:山脚。
6. 直壁万仞立:形容峭壁直立,高达万仞。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
7. 浮岚滴空翠:形容雾气在山间浮动,水滴在空气中闪烁。
8. 下浸澄泓湿:指水汽向下渗透,使得清澈的水面变得湿润。
9. 长峦拱天岳:长长的山脉如同拱手向天。
10. 坏道驶涧急:描述道路损毁,车辆行驶在湍急的山涧中。
11. 眷彼岩险势,一夫自敌十:关注那险峻的地形,一名士兵可以抵挡十个敌人。
12. 要地不力战,崩奔胡可戢:如果重要的地方不进行战斗,敌人的进攻将无法制止。
13. 哀哀左辖公,马革卧原隰:可怜的是左辖公,他的尸体被放置在战场上。左辖公,指代指挥官;马革,马皮。
14. 戴首奉贼级:将敌军将领的首级献给朝廷。
15. 日入鬼燐生,阴风国殇泣:太阳落山后,鬼火出现,阴风怒号,为国殇而哭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地的景象以及战争之后的悲凉氛围。诗人以细腻的文字刻画了战斗的激烈和壮烈,同时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无奈。诗歌的最后部分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哀痛和对牺牲者的敬仰之情。全诗情感深沉,富有历史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诗词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于潜点砦经脱忽赤右丞战地》是南宋诗人张宪在公元1279年左右创作的一首描绘战争场面的诗。
此时正值南宋末年,蒙古族的侵略使国家和人民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之中。张宪亲身经历了战争的苦难,对蒙古军队的暴行和民众的悲惨生活感同身受。他在诗歌中通过对战争的描述,传达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张宪本人在战乱时期担任了军事要职,他率领军队多次击败蒙古军,保卫了国家和百姓的安全。然而,在这种艰苦的战斗中,张宪也失去了很多亲密的战友和朋友。这种人生的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善良。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的腐败和外部的侵略让国家陷入严重的危机。而张宪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文人,他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族的热爱,激发了人们共同的抵抗外敌的决心和勇气。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