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古城叶希圣见访
夫君沧江来,访予清溪曲。清溪窈而深,佳气散天旭。塘蒲泽新雨,秋意冷可掬。鸟鸣万山静,猿下双树绿。相看语清晤,馀响起空谷。坐久神宇闲,斜阳在高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丈夫从遥远的江河来访,来到我居住的清澈小溪旁。小溪深远幽静,美好的气息在阳光下飘散。池塘边的菖蒲刚被雨水滋润过,秋天的氛围让人感到凉意袭来。山中的鸟儿叫唤着,让整个山谷更加静谧;树林间的猿猴跳动着,让两边的树木显得更加翠绿。我们相视而笑,用清晰的话语交流,四周回响着空灵的声音。就这样坐久了,内心也变得更加宁静安详,夕阳透过高大的树木洒落下来,一切显得如此和谐自然。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夫君:这里指叶希圣,张宪的朋友。
2. 沧江:水色青绿的江河,这里泛指江面宽广的江河。
3. 清溪:清澈的小溪,这里指张宪居住地的附近河流。
4. 窈而深:形容溪水曲折幽深的样子。
5. 佳气:美好的气象,这里形容清新的空气。
6. 天旭:初升的太阳。
7. 塘蒲:池塘边的菖蒲,这里指代池塘周围的环境。
8. 泽新雨:被新雨湿润的样子。
9. 冷可掬:寒冷得可以用手捧起。
10. 万山静:形容群山静谧的景象。
11. 猿下双树绿:比喻山间树木葱郁的美景。
12. 清晤:清澈的河水。
13. 馀响:回声。
14. 空谷:山谷中空旷的地方。
15. 坐久:久坐。
16. 神宇闲:精神宁静的状态。
17. 高木:高大的树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秋日古城叶希圣见访》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午后与好友叶希圣相聚的情景。开篇描述了叶希圣从沧江来到诗人所在的清溪,这个环境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下来,诗人通过“清溪窈而深,佳气散天旭”表现了清溪的美丽与宁静,以及阳光穿过水面产生的美丽景象。然后,通过对池塘边的蒲草、山谷中的鸟儿和猿猴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与宁静。在结尾部分,诗人表达了与朋友交谈的愉快时光,以及他们在斜阳下共享美好的感觉。整首诗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日古城叶希圣见访》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宪创作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明初至明中期之间(约公元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由于战乱和动乱刚刚结束,明朝开始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诗人的家乡扬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样。受到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诗人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于交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一次秋天之际,诗人在自己的古城中迎来了远道而来的朋友叶希圣。叶希圣的到来为诗人带来了欢乐和活力,也让诗人感到温暖与关爱。面对美丽的秋日景色和友谊的深厚情感,诗人感慨万千,挥毫写下了这首优美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