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宁子廉马敬常饮酒得移字
我爱中州双国士,尊前为我解金龟。南山石烂歌逾缓,铜柱沙沈迹未移。割土有人窥汉鼎,磨崖无客颂唐碑。狂生雅抱澄清志,中夜闻鸡起舞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很敬佩中州这两位杰出的贤能之士,他们在我面前表现出了高贵的品质。正如南山的石子经历风雨侵蚀依然坚固,他们的歌声依然嘹亮;又如铜柱上的沙子沉淀下来,但那些英雄的痕迹仍然没有被磨灭。尽管有那些觊觎国家领土的人,但我们仍有大禹那样的能臣存在,我们没有失去信心。在半夜听到鸡鸣的时候,我仍会激情满怀地起来挥舞起剑舞。
去完善
释义
1. 中州:中国中部地区,这里指河南。
2. 国士:指国家杰出的人才。这里指宁子廉和马敬常两位友人。
3. 金龟:金龟换酒,表示豪爽好客的典故。
4. 南山石烂:借南山石烂表达时间久远。
5. 铜柱沙沈:指西汉时期在广西立下的铜柱标志疆界,这里用来形容国土疆域的稳固。
6. 割土有人窥汉鼎:意指有外部势力觊觎中国的领土。
7. 磨崖无客颂唐碑:诗人以磨崖石刻来赞美唐朝文化成就。
8. 狂生:诗人自谦之词。
9. 雅抱:满怀抱负。
10. 澄清志:意为治理国家的志向。
11. 中夜:深夜。
12. 闻鸡起舞:指听到鸡叫就起床舞剑,形容时刻保持警惕,准备报效国家。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命运的关切之情。首联描绘了诗人与爱慕的中州两位国士共饮的场景,借以表达彼此间的敬意和友谊;颔联则通过“南山石烂”、“铜柱沙沉”两个典故,暗示山河虽固,但仍有忧患;颈联则描述了割土之事,流露出诗人对国家领土完整深深的忧虑;尾联则以“狂生雅抱”表达了诗人时刻准备为国效忠的热忱。整首诗语言典雅,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与宁子廉马敬常饮酒得移字》是南宋诗人张宪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4年,即宋理宗宝祐二年,此时南宋王朝已经日渐衰落,金朝已被蒙古灭亡,而蒙元大军正逐步逼近中原。
在这个时期,张宪正值中年,曾任临安府教授、国子监司业等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遭受排挤和打击。然而,他在文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被誉为“诗家天子”。他的诗歌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和抒发现实生活感慨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与宁子廉马敬常饮酒得移字》一诗中,张宪通过与友人共饮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他以酒为媒,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超然物外的豁达胸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