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亭
百官供帐纷营营,夕阳亭西谁远行?充闾之子专阃钺,仗节万里西南征。结婚一语聋天耳,既凿凶门行复止。卫家五美空善评,奸谋仍落三竖子。君不见鬼公怒摄项城军,残喘聊延卫府勋。枯木剑锋金屑酒,天刑犹脱广成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众多官员忙碌地筹备着各种事物,在夕阳下的亭子西边,有谁在准备远行?原来是英勇的儿子将要掌管军队的指挥权,带着节杖去遥远的西南地区出征。可是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出征的计划暂停了下来。谁知道善良的评价竟然落空了,最终的决策却掌握在一些卑鄙小人手中。你看到了吗?愤怒的神灵控制了城市的安全系统,那些剩下的卫府将军只能勉强维持生存。他们用锋利的剑和金屑酒来面对残酷的命运,即使如此,他们也未能逃脱上天的惩罚。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百官供帐纷营营:形容百官忙着准备供帐。
2. 夕阳亭西谁远行:在夕阳亭西边有远行的官员。
3. 充闾之子专阃钺:充闾,指的是满盈。子,指的是儿子。专,掌管。阃钺,指兵权。
4. 仗节万里西南征:拿着符节去西南远征。
5. 结婚一语聋天耳:结婚之事惊动天地。
6. 既凿凶门行复止:意指事情发生转折。
7. 卫家五美空善评:对卫家五美的评价并不完全准确。
8. 奸谋仍落三竖子:形容阴谋最后落到三个人身上。
9. 君不见鬼公怒摄项城军:鬼公愤怒地掌握着项城军队。
10. 残喘聊延卫府勋:勉强维持生命。
11. 枯木剑锋金屑酒:用剑刺中树干,使金屑散落在酒中。
12. 天刑犹脱广成君:逃脱天罚。
去完善
赏析
《夕阳亭》是南宋诗人张宪创作的一首描绘历史事件的诗作。诗歌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讲述了北宋末年的一段宫廷权力斗争。诗中的“百官供帐纷营营”描述了朝廷官员之间的纷争与权谋,“夕阳亭西谁远行?”暗示了权力的更迭。接下来,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如“充闾之子专阃钺”的英勇形象,以及“结婚一语聋天耳”等情节,揭示了宫廷内部的阴谋诡计。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独特的人文视角,展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现实。同时,通过对比卫家五美的美好评价和最终的悲惨命运,诗人表达了对善良人性的惋惜和对邪恶势力的批判。此外,诗歌中提到的“鬼公怒摄项城军”等典故,使得整首诗更具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
总之,《夕阳亭》是一首富有哲理和历史深度的古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性、权谋和历史命运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夕阳亭下草萋萋,断肠愁人独著栖。一片江南烟雨色,楚山无限鸟空啼。
这首古诗《夕阳亭》是明代诗人张宪在洪武年间所作。当时的朱元璋统一了全国,建立明朝,但政治斗争激烈,文人墨客遭受排挤和打压。张宪作为一个有抱负的文人,对国家的治理和政策深感忧虑,但又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于是通过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感慨。
夕阳亭下的景象,象征着国家繁荣背后的危机。江南烟雨色的美好,反衬出诗人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而楚山的鸟空啼,则寓意着诗人对民众苦难的同情和对当权者的警示。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