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行路难,前有黄河之水,后有太行之山。车声宛转羊肠坂,马足蹭蹬人头关。白日叫虎豹,腥风啼狗犴。拔剑顾四野,使我摧心肝。东归既无家,西去何时还?行路难,重咨嗟。乞食淮阴市,报仇博浪沙。一剑不养身,千金徒破家,古来未际皆纷拿。行路难,多歧路。马援不受井蛙囚,范增已被重瞳误。良禽择木乃下栖,不用漂流叹迟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行路艰难无比,前有滔滔黄河水,后有巍峨太行山。道路上车辆络绎不绝,道路蜿蜒曲折犹如羊肠小道。马蹄声此起彼伏,人头攒动如关隘。白日里常常听见虎豹的吼声,腥风中传来狗吠狼嚎。我拔剑环顾四周,心情痛苦到无法忍受。向东已没有家园可归,向西不知何时能回到故乡。行路真难,令人无限感叹。曾以乞讨为生,又想去搏浪沙报仇雪恨。一次豪赌不能养家糊口,千金财富却已散尽。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在这困境中挣扎。人生道路多歧途。马援不会受到井底之蛙的束缚,范增已经被帝王猜忌所误。优秀的鸟儿会选择适合栖息的大树,不用因飘泊不定而哀伤。
去完善
释义
《行路难》是明代诗人张宪的作品。以下是词句注释:
1. 行路难:古诗题目,反映旅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
2. 黄河之水:指黄河,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第二长河。
3. 太行之山:指太行山脉,位于山西与河北之间,地形险峻。
4. 宛转羊肠坂:形容山路弯曲狭窄。
5. 蹭蹬:艰难跋涉的样子。
6. 人头关:古代关卡,可能指的是古时的某个人头税征收处。
7. 虎豹:比喻凶恶的人。
8. 狗犴:一种类似犬的动物,这里用来比喻低贱之人。
9. 叫:大声呼喊。
10. 乞食:乞讨食物。
11. 淮阴市:淮阴,今江苏淮安,是韩信早年生活的地方。
12. 博浪沙:位于河南省原阳县,传说是张良刺秦的地方。
13. 一剑不养身:指不能靠一剑生存。
14. 金徒破家:千金家财耗尽。
15. 未际:没有达到目的。
16. 纷拿:混乱不堪。
17. 多歧路:指道路复杂难走。
18. 马援不受井蛙囚:马援拒绝接受被当作井底之蛙的待遇。
19. 范增已被重瞳误:范增被项羽的重瞳误解。
20. 良禽择木:好的鸟儿会选择栖息的树木,寓意选择好的依靠对象。
21. 不用漂流叹迟暮:不必因为年岁已高而感叹漂泊不定。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人生艰辛、世事无常的诗篇。诗人通过行路难的困境,展示了人生的艰难抉择与波折险阻。开篇的“行路难”三个大字便已透露出诗人的无奈与惆怅。接着以黄河、太行等自然景象为背景,凸显出前途未卜的忧虑。车声宛转、马足蹭蹬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旅途中的劳累与困扰。在历经艰险之后,诗人发出了“拔剑顾四野,使我摧心肝”的感慨,表达了内心的悲痛与愤怒。
紧接着,诗人道出了自己的迷茫与无助。面对故乡的遥远和未知的将来,他不知何去何从。然而,即使在如此困厄的境地中,诗人依然坚定地相信自己可以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乞食淮阴市,报仇博浪沙”表达了他誓要改变命运的决心。
然而现实却并非一帆风顺。“一剑不养身,千金徒破家”揭示了现实的残酷与人生的无奈。但诗人并未因此放弃,而是告诫自己要继续前行,寻找属于自己的机遇。最后,诗人通过马援、范增的历史典故,表明只有不断地尝试和努力,才能找到真正的归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行路难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虽然生活充满了困苦与挫折,但只要坚定信念,勇敢地追求梦想,便能走出困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行路难》是明朝诗人张宪的一首描绘人生艰难的诗。这首诗作于明末时期,时值李自成起义、清军入关等历史事件交替之际,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
在这个特殊时期,张宪作为一位富有才华的文人,对国事家事忧心忡忡,感慨万分。他的一生经历了数次科考失利,功名未就,但始终心系百姓,关心国家命运。他曾参加抗清义军,因战局失利而隐居于世,并寄情山水,以诗为友。
在《行路难》一诗中,张宪通过描述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和困苦,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注。这首诗也反映了他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信念,以及渴望为民解忧的热忱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