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西丹房
葛井西头更向西,丹房高与白云齐。铅田虎下飞红电,汞海龙沈结紫泥。山鬼俯阑窥火候,炉神伏地丐刀圭。饮馀一盏中黄酒,坐听鹃声松上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葛藤缠绕的水井西边再往西,那炼丹的房子高耸入云。在那铅田里,老虎犹如闪电般疾飞;汞海中,龙翻腾着结出紫色的淤泥。山间精怪低头从栏杆往下看火候,而炉神却跪在地上祈求刀圭。喝完那一盏中的黄酒后,坐在那里静静地聆听杜鹃在松树上啼鸣。
去完善
释义
《井西丹房》是一首描绘炼丹场面的诗。下面是每句的注释:
1. 葛井西头更向西: 指炼丹地点在井西之外,更偏向西方。
2. 丹房高与白云齐: 丹房的屋顶与白云相接,形象描绘其地势之高。
3. 铅田虎下飞红电: 描述炼丹过程中火焰跳跃之景,犹如猛虎从炼丹之地跃下。
4. 汞海龙沈结紫泥: 描述炼丹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如同海中龙蟠的变化生成紫泥。
5. 山鬼俯阑窥火候: 山鬼暗喻炼丹者,讲述炼丹者在丹房观察炼丹过程。
6. 炉神伏地丐刀圭: 描述炼丹过程的状态,炉神在炉子旁边等待炼制完成。
7. 饮馀一盏中黄酒: 完成炼丹之后,品一杯清醇的黄酒。
8. 坐听鹃声松上啼: 诗人坐在那里静静地聆听杜鹃在松树上的叫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炼丹场景,诗人张宪将炼丹的过程形象化,使之具有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炼丹的神秘氛围,以及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联“葛井西头更向西,丹房高与白云齐”描述了炼丹的场所——井西丹房,这是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世外桃源。这里的炼丹房高耸入云,显得非常神秘。
颔联“铅田虎下飞红电,汞海龙沈结紫泥”描绘了炼丹过程中的壮观景象。红色的闪电象征着炼丹的火焰,紫色的泥团代表着炼成的丹药。这里以虎和龙作为象征,体现了炼丹的神奇魅力。
颈联“山鬼俯阑窥火候,炉神伏地丐刀圭”进一步表现了炼丹的神秘气氛。山鬼和炉神都是神话传说中的角色,它们在炼丹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传达了炼丹过程的艰辛和挑战。
尾联“饮馀一盏中黄酒,坐听鹃声松上啼”则展现了诗人在炼丹之余,享受自然生活的情景。喝下一杯黄酒后,聆听杜鹃在松树上啼鸣,这种生活充满了诗意和禅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井西丹房》是明代诗人张宪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初年,大约在公元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这个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学艺术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在这个时期,张宪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对当时的文化艺术有着深刻的了解。他的诗才横溢,作品风格多样,既有抒情的诗篇,也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佳作。
此外,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也对张宪的诗创作产生了影响。明朝初年,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墨客的地位得到了提高,这使得诗歌成为了当时文人士大夫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载体。同时,道教文化在社会上也广泛流传,许多文人学者都热衷于探讨道教哲理,这对张宪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