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种树
莫种树,种树枝叶多。枯杨易生稊,钝斧难伐柯。秋风动悲思,春月夜如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要种下这种树,它的枝叶实在太多。枯萎的杨树容易发芽,但用钝斧头却难以砍伐树干。在秋风中感到悲伤,春天时夜晚会是什么样子呢?
去完善
释义
莫:不要
种树:种植树木
枝叶多:指树木生长的繁茂
枯杨:枯萎的杨树
易:容易
生稊:发芽生长
钝:不锋利
难:不容易
伐柯:砍伐木头
秋风:秋天的风,这里代指秋天
动:引起
悲思:悲伤的心情
春月:春天的月亮
夜如何:夜晚的情况怎样
去完善
赏析
《莫种树》描绘了树木的生长、季节的变换以及生命力的顽强。首句“莫种树,种树枝叶多”以否定的方式表达了对种树的期望,表现出对植物蓬勃生长的赞美。接下来的“枯杨易生稊,钝斧难伐柯”通过对比揭示出生命的力量,即使枯朽的老树也能萌发新芽,而钝斧难以砍伐其枝干,突显出生命力的顽强。诗人随后在“秋风动悲思,春月夜如何?”中通过对季节更替的描绘,进一步强调生命力和情感的联系。秋天的悲伤和春天的宁静共同构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使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整体来看,这首诗借助生动的画面和强烈的情感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生命力顽强的主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莫种树》是明代诗人张宪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晚期,此时的社会政治动荡,民间疾苦丛生。
张宪本人在年轻时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他的一生经历了从书香门第到官场沉浮的变迁,饱尝了世间冷暖。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民间苦难的关注。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明朝已经走到了末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深深地触动了张宪的心。因此,《莫种树》一诗可以理解为诗人借此表达对民生痛苦的忧虑和对现实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