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北庭宣元杰西番刀歌

标题包含
北庭宣元杰西番刀歌
金神起持水火齐,煅炼阴阳结精锐。七月七日授冶师,手作钳锤股为砺。一千七百七十锋,脊高体狭刀口洪。龙飞蛟化岁月久,阮师旧物今无踪。呱哇绣镔柔可曲,东倭纯钢不受触。贤侯示我西番刀,名压古今《刀剑录》。三尖两刃圭首圆,剑脊䵝䵝生黑烟。朱砂斑痕点人血,雕青皮软金钩联。唐人宝刀夸大食,于今利器称米息。十年土涮松纹生,戎王造时当月蚀。平章遗佩固有神,朱高固始多奇勋。三公重器不虚授,往继王祥作辅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宪,字思文,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麾下的大将。他生于北宋末年,具体生年不详,卒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 张宪原为河北西路兵马都监,后归顺岳飞,成为其得力助手。在岳飞的指挥下,张宪参与了多次对金作...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金光之神起,掌握着水火之力,通过阴阳交汇锻造出精兵利器。在七月初七这一天,他向冶金师傅传授技艺,利用双手制作钳锤,磨砥磨练。打造了1770把锋利的武器,这些武器脊高体窄,刀刃宽洪。它们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犹如龙飞蛟化一般,但是曾经的阮籍之物如今已无法找到痕迹。这些刀如呱哇花般美丽而柔韧,可以弯曲;而东瀛的纯钢刀则坚不可摧,不受任何触碰。有一位贤能的诸侯向我展示了西番的宝刀,它曾经在《刀剑录》中位居首位,三尖两刃的造型,刀首圆润,剑身硬挺,发黑如烟。朱砂般的斑点仿佛是血迹,雕青的皮质柔软且金钩连缀。唐人的宝刀被认为是大食之物,而今的利器则被称为米息。经过十年的泥土洗涤,刀身松纹生长,这正是戎王制造之时正值月蚀。从前平章的遗佩自有神奇之处,朱高始的功勋也多有奇特之处。三位名人的重器并非轻易授予,他们如同王祥一样,都是辅佐大臣的榜样。
去完善
释义
《北庭宣元杰西番刀歌》是明代诗人张宪创作的一首诗歌。该诗通过对一把被称为“西番刀”的武器的描述,展示了它的独特品质和历史价值。以下是针对这首诗中涉及的一些特殊词汇和典故的解释: 1. 金神起持水火齐:这里的“金神”指的是金属的神祇,象征锻造技术的高超。而“水火齐”则表示冶炼过程中需要平衡火力和水的使用。 2. 煅炼阴阳结精锐:这句诗描述了通过锻炼将阴阳结合在一起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一种精锐的材质。 3. 七月七日授冶师:这里的“七月七日”是指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称为“七夕节”。相传在这一天,牛郎织女会在天河相会。在这里,作者用这一天来代表一个特殊的日子,暗示在这天锻造出了一把特殊的武器。 4. 手作钳锤股为砺:这句话描绘了锻造这把西番刀的过程,钳锤和股都是锻造工具,分别用于夹持和磨削金属。 5. 一千七百七十锋:这是指这把刀的长度,即一千七百七十寸。 6. 龙飞蛟化岁月久:这句话描述了这把刀的历史悠久,历经沧桑,就像蛟龙化身为龙一样。 7. 阮师旧物今无踪:阮师是古代著名的制刀大师,他的作品被视为珍品。这里提到阮师的旧物已经无处寻找,表示现在很难找到如此高质量的刀具。 8. 呱哇绣镔柔可曲:这句诗形容刀的质地非常柔软,可以随意弯曲。 9. 东倭纯钢不受触:这里的“东倭”指的是日本,这句诗表示日本的纯钢制作出来的刀不易受损。 10. 名压古今《刀剑录》:这句诗意味着这把刀的名声超过了历史上的所有刀剑。 11. 三尖两刃圭首圆:这是对这把刀形状的描述,三尖两刃表示刀刃的形状,圭首圆则是指刀柄的设计。 12. 朱砂斑痕点人血:这句诗描述了刀上留下的红色痕迹,象征着过去的战斗中这把刀曾沾染过鲜血。 13. 雕青皮软金钩联:这句诗描绘了刀柄上的装饰,雕青皮软是指刀柄的材质,金钩联则是指刀柄上的金色挂钩。 14. 唐人宝刀夸大食:这里的“大食”是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这句诗表示唐朝的宝刀被认为是来自大食的珍贵物品。 15. 于今利器称米息:这句诗表示现在的优秀武器被认为源自米息,可能是指某位知名的锻造大师。 16. 十年土涮松纹生:这句诗描述了刀经过十年的使用和保养,刀身出现了类似松树的纹理。 17. 戎王造时当月蚀:这句诗暗示这把刀是在月蚀的时候由一位戎王打造的,具有神秘的色彩。 18. 平章遗佩固有神:这里的“平章”是一个官职名称,这句诗表示这位平章的遗物具有神奇的力量。 19. 朱高固始多奇勋:这里的“朱高”是一个人名,这句诗表示朱高在历史上有很多奇异的功勋。 20. 三公重器不虚授:这里的“三公”是中国古代的三个高级官员,这句诗表示只有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能得到这些重要的职务。 21. 往继王祥作辅臣:这里的“王祥”是一个历史人物,这句诗表示希望自己能像王祥那样成为皇帝的重要助手。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张宪得到的西番刀的独特之处,展现出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与珍贵价值。首先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出这把西番刀精湛的锻造工艺和悠久的历史传承。然后,通过对刀的细致观察以及与其他著名刀剑的对比,强调了这把刀的独特魅力。在结尾部分,作者巧妙地借用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佩戴此刀的故事,将西番刀的价值提升到了历史的巅峰。 整首诗既有对实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又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体现了诗人张宪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历史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庭宣元杰西番刀歌》是南宋词人张宪的作品。这首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动荡时期,战乱频仍,政权更迭频繁。 诗人张宪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的人生充满了曲折。他曾一度受到皇帝的重用,但在政治斗争中失势,被贬为庶民。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艰辛。 在这个时代,中国北方的领土被金国占领,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政权不稳,民生疾苦。在这种背景下,诗人张宪以刀为象征,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赞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