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洲歌
明珠洲水西行九万七千里,上直箕尾通银河。洲中之地三万六千顷,下有登天贯月槎。洲旁瑶草白似雪,琼林大树高可五百尺,樛枝的砾璚瑰葩。人间百世始一日,何有寒暑岁序白兔随朱鸦。家鸡晓啼,朝阳九苞凤,家犬昼戏,于阗狮子五色石盘拿。雪龙切鲙色夺日,月露注酒光灿霞。白石髓,青胡麻,王母蟠桃七颗碧玉斗,安期大枣五尺青铜瓜。明星之精,化作老仙降槎上,手挥白鸾尾,身坐白鹿车。长发晞绿水,童脸浮丹砂。西方康胡跪进酒,南极丈人来献花。蓬莱散仙遗以照书杖,大瀛海伯贡以黄茅芽。明星翁,寿何遐,乐无加。时呼铁崖老仙友,西渡弱水逾流沙。杖拄青螣蛇,桥踏金虾蟆。五城十二楼,到处皆为家。淋漓宫锦袍,倒著青纶纱。桑田东海不足较,麻姑三见何庸夸。明星翁,乐无极,寿无涯。吹笙驾鹤一去五千载,归来重醉槎头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新罗半岛南边的渤海湾,有明珠洲,一面临水,向西距离九万七千里,上面直通尾宿星座与银河。珠洲陆地共三万六千方里,其下有一条能登天的木筏,连接着月亮。洲中满布稀有的花草树木,瑶草如白雪般洁白,琼林大树高达五百英尺,弯曲的树枝如同宝石和奇葩一般。
人间的百年,在明珠洲上仿佛只有一天,没有春夏秋冬的季节更替,也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当早晨公鸡鸣叫,朝阳中的九苞凤凰飞翔;白天狗儿嬉戏,五色的石头盘中,是于阗国的狮子。用雪龙切成的鱼片光彩夺目,蘸着月光酿的酒,闪耀着如朝霞般的光芒。这里盛产白色的石髓、绿色的胡麻,还有王母的蟠桃、安期的古枣。
星空中的人物化为老神仙降临在此地,他们手持白色凤凰羽毛,坐在白鹿驾驭的车子里。他们的头发映照着绿水,而脸庞则泛着红润的光泽。来自西方的康胡献酒表示敬意,南方的丈人送上鲜花表达敬仰之情。他们甚至还从蓬莱的散仙处得到智慧的书籍,并受到大瀛海的使者献上珍贵的黄茅苗。
这位明星之精化成的翁,长寿无疆,快乐无比。时常邀请铁崖老仙一同游玩,渡过弱水与流沙之地。他们用青色长蛇作为拐杖,踏着金色的虾蟆来建造桥梁。走遍五城的十二楼,到处都是他们家。他们穿着华丽如宫殿的衣袍,戴着倒置的青色头巾。沧海桑田的变化对他们来说都不值一提,麻姑仙女已经三次见到他们了。
这个星光之翁,幸福无边,长寿无尽。他们吹起笙声,驾着仙鹤离开人间已有五千年之久,现在又回到了原来的木筏之上。
去完善
释义
1. 明珠洲:指银河边上的星球群。
2. 西行:向西行驶。
3. 九万七千里:表示行程漫长。
4. 箕尾:代表银河的两极之一。
5. 贯月槎:指能穿越星际的船只。
6. 瑶草:神话传说中的一种仙草,象征着美好的景象。
7. 琼林大树:象征美轮美奂的景象。
8. 五百尺:形容树木的高度。
9. 樛枝:曲折的树枝。
10. 的砾璚瑰葩:形容树木结出的果实繁多且形状各异。
11. 人间百世:意指人世间的时间。
12. 寒暑岁序:指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13. 白兔随朱鸦:寓意时间飞逝。
14. 家鸡晓啼:指公鸡报晓。
15. 朝阳九苞凤:意指阳光普照的美景。
16. 家犬昼戏:描述狗狗在白天玩耍的场景。
17. 于阗狮子:比喻狗狗活泼可爱的形象。
18. 五色石盘拿:描绘狗狗的皮毛色彩斑斓。
19. 雪龙切鲙:美食之一,寓意享受美食。
20. 日:太阳。
21. 月露注酒:以月光下露珠制成的美酒。
22. 光灿霞:形容美酒色泽艳丽。
23. 白石髓:白色石髓,寓意纯净的美食。
24. 青胡麻:绿色的芝麻,是长寿的象征。
25. 王母蟠桃:长生不老的仙桃。
26. 碧玉斗:形容仙桃的绿色与晶莹剔透。
27. 安期大枣:传说中的神果,象征健康长寿。
28. 五尺青铜瓜:用以描述安期大枣的巨大尺寸。
29. 明星之精:星星的光辉。
30. 老仙:年长的仙人。
31. 手挥白鸾尾:形容仙人的潇洒举止。
32. 身坐白鹿车:示意仙人的高贵身份。
33. 晞绿水:意为清洁明亮的流水。
34. 童脸浮丹砂:暗示青春永驻的美貌。
35. 康胡:西域国度的民族,此处用作对仙境中居民的泛指。
36. 南极丈人:南极仙翁,神仙中的长者。
37. 照书杖:星空中传递知识的法宝。
38. 大瀛海伯:大海中的霸主,这里用来形容宝物。
39. 黄茅芽:寓意仙家美味的食材。
40. 铁崖老仙友:指诗人张宪。
41. 弱水逾流沙:描述仙人们跨越千山万水,互相拜访的情景。
42. 青螣蛇:想象中的神秘生物。
43. 金虾蟆:寓意神秘的桥梁。
44. 五城十二楼:仙界的美好景象。
45. 宫锦袍:华丽的袍子。
46. 青纶纱:翠绿的丝质服装。
47. 桑田东海:沧海桑田的变化。
48. 麻姑三见:古代仙女麻姑在汉代曾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的故事,用来形容时光飞逝。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神话仙境的诗词。诗人借明珠洲之水,寓意神仙居所的神秘与美好。诗中提到神鹿、仙桃等神奇之物,令人叹为观止。同时,诗中的神仙形象——明星翁和铁崖老仙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仙境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槎洲歌》是元末明初诗人张宪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创作于元朝末年,正值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张宪正身处乱世之中。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但在这个时代,他的才华并未得到充分的施展。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战乱年代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此外,这首诗歌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民间疾苦。诗人通过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描绘,展现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上,更体现在精神层面上。
总的来说,《槎洲歌》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歌,它既是对诗人自身遭遇的反映,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