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复府
扬州都督开三府,十万强兵猛如虎。骆生长檄魏生谋,大义精忠照千古。山东豪杰望旌旗,蓄缩江淮立伯基。莫指金陵图王气,石梁鸦噪髑髅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扬州市长领导三个政府部门,拥有十万名雄壮的士兵。骆先生和魏先生共同策划,他们的崇高义气和忠诚精神光照千秋。山东的英雄们翘首以盼,在长江、淮河之间建立起基础。不要以为金陵就有帝王之气,那里的石梁上乌鸦乱叫,骷髅令人悲伤。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匡复府:古地名,具体所在已不可考。
2. 张宪:作者名,生平不详。
3. 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
4. 都督:古代高级官员,掌管军事。
5. 开三府:分设三个州郡。
6. 骆生长檄魏生谋:指唐代诗人骆宾王与魏徵的智谋。
7. 大义精忠:高尚的道义和精神。
8. 照千古:流传后世。
9. 山东:今山东省一带。
10. 望旌旗:盼望军队的旗帜。
11. 蓄缩江淮:在长江和淮河一带积蓄力量。
12. 立伯基:建立事业的基础。
13. 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14. 图王气:争夺天下之气。
15. 石梁:古地名,具体所在已不可考。
16. 鸦噪:乌鸦叫声。
17. 髑髅悲:悲伤之意。
去完善
赏析
《匡复府》张宪的这首诗词以扬州都督为核心,描绘了一幅壮烈的军事景象。首句“扬州都督开三府,十万强兵猛如虎”强调了扬州都督的英武和军队的雄壮。紧接着“骆生长檄魏生谋,大义精忠照千古”赞扬了两位军事领导人的智慧和忠诚,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流传千古。
然后,诗人提到了山东豪杰的支持,他们望着飘扬的旗帜,准备在江淮地区建立基地。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期望和对英雄豪杰的敬仰。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指出金陵地区的王气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石梁乌鸦的悲鸣和骷髅的悲哀。这可能是对现实政治的无奈与讽刺,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匡复府》是元末明初诗人张宪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4世纪,正值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期。
在这个特殊时期,张宪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磨难。他曾是元朝的官员,但因不满朝廷的腐朽统治而辞官归隐。后来,他又加入了红巾军,试图推翻元朝统治,但最终未能成功。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张宪始终坚守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与此同时,元末明初的社会局势也十分紧张。元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纷纷起义反抗。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逐渐崛起,最终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一方面感慨世事无常,另一方面又期待着新时代的来临。在这种背景下,张宪创作了这首《匡复府》,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