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自述九首 其三

标题包含
自述九首 其三
山翁何处是便宜,正是池边独立时。 一饷柳风轻拂面,婆娑斜日弄金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钱时(1008-1064年),字子厚,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钱时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嘉祐二年(1057年),他...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山翁哪里能找得便宜呢,正好在这池塘边独自站立的时候。一瞬间柳风轻拂过脸庞,夕阳斜照在婆娑的柳枝上,好像在摆动着金色的丝线。
去完善
释义
1. "山翁":指隐居山林的文人墨客,这里借指作者自己。 2. "便宜":此处指适宜、舒适的地方。 3. "池边独立":在池塘边独自站立。 4. "一饷":即片刻,短时间。 5. "柳风":指春风吹拂柳絮的景象。 6. "婆娑":摇曳不定,形容树影随风摆动。 7. "金丝":形容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形成的光线,形状像金丝一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自述九首·其三》是一首描绘山间幽静、自然美景的诗篇。诗人以山翁自比,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山翁”一词,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心境和形象,表达了他在山林间的宁静与淡泊。 诗人以“何处是便宜”这一设问句开篇,引出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思考。这里的“便宜”并非现代汉语中“便宜”的含义,而是指一种心灵上的平静与安宁。诗人试图在山水之间寻找这种心灵的安宁,以便在尘世喧嚣之外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他在池塘边独处的情景。在这里,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他所拥有。而风吹柳絮的景致,更是为这幅画面增添了诗意的美感。 最后,诗人通过“婆娑斜日弄金丝”这一描绘夕阳的语句,展现了黄昏时分的美景。此时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犹如金丝般美丽。这种美丽的景象,使诗人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享受片刻的宁静与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间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人以山翁自比,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淡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述九首 其三》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钱时的笔下。钱时生于公元1175年,逝于1245年,号绕斋,学者称为绕斋先生。他生活在南宋后期,期间国家政治日趋腐败,战乱频发,民不聊生。作为一名文人儒士,钱时抱着儒家理想参与了抗金斗争和内政改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意识到个人力量的局限性,因此在诗歌中表达出消极避世的思想。 此诗是《自述九首》组诗中的一篇,通过描绘自然景致和生活情景来展示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首诗中,钱时用霜雪比喻人生的磨难和逆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同时,诗人还以“松柏”自喻,表达了他在困境中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这种情感显然受到了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影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