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梅水仙山矾三友图
野梅清靖节,水仙韵坡公。
山谷秀而野,厥有山矾风。
陶苏黄三君,时异风味同。
后人思典刑,写入画图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野梅的清新与晋人高洁的节气相似, 水仙花的韵味和宋代苏轼、黄山谷的气质相融。在山谷之中, 可见到清秀的野梅点缀其间,其中的山矾树有着独特的风韵。尽管陶潜、苏轼和黄庭坚三位诗人所处时代不同, 但他们的诗词风味却相同。后来的人们缅怀这些典范, 将他们的风采绘入图画中流传后世。
去完善
释义
1. 野梅清靖节:野梅,野生梅花;清,清洁;靖节,东晋诗人陶渊明(字靖节)。这句诗赞美野梅的高洁品质,将其与陶渊明的品格相提并论。
2. 水仙韵坡公:水仙,指水仙花;韵,和谐;坡公,宋代诗人苏轼(号东坡)。这句诗形容水仙花的雅致和苏轼的才情相得益彰。
3. 山谷秀而野:山谷,山谷风光;秀,秀丽;野,自然。这句诗描绘了山谷景色的美丽和自然的特点。
4. 厥有山矾风:厥,那;山矾,一种植物名。这句诗表示在山谷中还有山矾的风貌。
5. 陶苏黄三君:陶,陶渊明;苏,苏轼;黄,黄庭坚。这三位都是宋代著名的文人墨客。
6. 时异风味同:时异,时代不同;风味同,风格相似。这句诗强调虽然时间不同,但三位文人的作品都具有相似的韵味。
7. 后人思典刑:后人,后世之人;思,思念;典刑,典范。这句诗表示后世之人会怀念这些文学巨匠的典范之作。
8. 写入画图中:写入,描绘在;画图,画卷。这句诗意味着将上述三位文人的风采和他们的作品融入到一幅画作之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画梅水仙山矾三友图”,描绘了梅花、水仙和山矾这三种植物的韵味和风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晋宋文人陶渊明、苏轼和黄庭坚的敬仰之情。诗中提到了三位名人的姓名和他们的代表作品,以赞美他们高洁的品质和超凡的艺术成就。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文化底蕴,也突显出他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在整首诗中,诗人运用了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比喻,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画中景色的美感和宁静的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题画梅水仙山矾三友图》,是明朝诗人曾由基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明朝中期,大约公元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繁荣和稳定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曾由基作为一位文人,他的生活充满了文学和艺术的熏陶。他曾游历全国各地,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不乏著名的文人墨客。在他的旅程中,他常常为美景所感动,并将这种情感融入到他的诗歌创作中。
在明朝中叶,中国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氛围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崇尚道德修养,尊重自然和谐,追求个人与社会的一致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曾由基的诗歌往往流露出一种对自然景色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生百态的感慨。
这首《题画梅水仙山矾三友图》正是这样一首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人生哲理的诗。通过对梅花、水仙、山矾这三种植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同时,他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生活态度和人格品性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